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增加 380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擴充
1884年出生於波蘭南部的克拉考夫,祖父是沒落貴族,父親則是研究斯拉夫語、被稱為波蘭方言學之父的語言學家,擔任亞捷隆大學斯拉夫語言學系系主任,但在马林诺夫斯基14歲時,父親逝世,由母親撫養長大,15歲時马林诺夫斯基罹患眼疾,只能待在黑暗房間,因此他休學在家,由母親教導他拉丁文、數學,後來在醫生建議下,母親帶他前往非洲、大西洋等熱帶地區養病<ref> {{Cite book | author = 黃應貴主編,黃智慧著 | title = 當代人類學家 --見證與詮釋| publisher = 正中書局 | date =1992 | pages =146-147}} </ref>。
1902年,馬林諾夫斯基進入波蘭亞捷隆大學哲學系就讀,並修讀了波蘭文學、數學、物理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他的三位主要老師均深受[[恩斯特·馬赫|馬赫]](Ernst Mach)的認識論影響,其理論具有濃厚的方法論個體主義和經驗主義色彩,對馬林諾夫斯基深有影響<ref>{{cite news| author = 王銘銘 | url =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116381 | title = 《寂寞田野》:認識馬林諾夫斯基「陰暗面」,通向人類學的知識之道| publisher = 關鍵評論| date = 2019-03-29}}</ref>。1906年完成博士論文《思想的經濟原理》,之後因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馬林諾夫斯基再度因病隨母親前往熱帶島國旅行,1908年才參加畢業典禮,並到 [[ 德國 ]] 萊比錫大學進修,1910年則從母校亞捷隆大學拿到獎學金,至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留學,追隨韋斯特馬克(Edvard Alexander Westermarck),1912年馬林諾夫斯基回到波蘭在亞捷隆大學任教,1913年則擔任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講師,教授宗教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並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著作《澳大利亞土著的家族》,受到[[劍橋大學]]芮克里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教授、[[牛津大學]]馬瑞特(Robert Ranulph Marett)教授的讚賞<ref> {{Cite book | author = 黃應貴主編,黃智慧著 | title = 當代人類學家 --見證與詮釋| publisher = 正中書局 | date =1992 | pages =153-154}}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