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句丽

增加 1,838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增加分类
[[File:高句丽1.jpg|缩略图|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丽人[[朱蒙]]始建国。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中国及韩国、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高句丽'''(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 。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丽人[[朱蒙]]始建国 。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时期|朝鲜三国]]之一<ref>{{cite book| author=汪高鑫| title=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 publisher=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year=2006| isbn=9787563917105| url=http://book.qq.com/s/book/0/5/5214/index.shtml|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23005501/http://book.qq.com/s/book/0/5/5214/index.shtml| archive-date=2007-02-23| deadurl=yes}}</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杨世新| title=略论隋唐朝与朝鲜三国的文化交流| journal=《大家》| year=2010| volume=7期| url=http://hk.plm.org.cn/gnews/20101123/20101123215389.html| accessdate=2016-02-2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83324/http://hk.plm.org.cn/gnews/20101123/20101123215389.html| 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李岩 | title=朝鲜三国时期思想文化与佛教的本土化历程考析 | journal=当代韩国 | year=2008 | volume=3 }}</ref>。
'''高句丽'''后又称'''高丽''';“[[高句骊]]”最早见于《[[汉书]]》,“[[高句丽|句骊]]”是它的简称;“高句丽”最早见于《[[三国志]]》,“句丽”是它的简称;“[[高丽]]”最早见于《[[宋书]]》、《[[魏书]]》,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称号;中原王朝开始以“句骊”作为“高句骊”的简称,后以“句丽”作为“高句丽”的简称,南北朝时期应高句丽统治者的请求,改以“高丽”作为“高句丽”的正式简称,高句丽的统治者也被冠以“高丽王”的称号,并且逐渐以“高丽”作为正式国号,常被中原王朝封为“高丽王”,取代了“高句丽”的称号。自此“高丽”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高丽太祖|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馀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馀]]、[[沃沮]]、[[东濊]]并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ref>《三国史记・高句丽纪十》记载“总章二年夏四月,高宗移三万八千三百户于江淮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ref>,成为唐朝境内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f>{{cite journal | title=高句丽人哪儿去了 | journal=华夏人文地理 | year=2006 | volume=3 | url=http://www.trends.com.cn/travel/a/1-83541.htm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3094634/http://www.trends.com.cn/travel/a/1-83541.htm | archive-date=2007-06-03 | deadurl=yes }}</ref>。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ref>《新唐书·高丽传》:“[[总章]]二年,己巳二月,王之庶子'''安胜''',率四千馀户,投新罗。”</ref><ref>《通典》186载:“其后、余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ref><ref>《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六》载:“高句丽贵臣渊净土(盖苏文弟)以城十二、户736、口3543来投。”</ref>。
[[File:高句丽2.jpg|缩略图|左|高句丽:[[好太王]]时期,高句丽疆域:西部达[[辽河]]流域,今[[辽阳]]-[[铁岭]]一线;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已跨过[[大同江]],直抵[[汉江]]北岸。
北朝之末,高句丽国东至[[新罗]],西北渡辽水至[[营州]],南至[[百济]],北至[[靺鞨]]。
[[长寿王]]时期,高句丽南部疆域进一步扩张,基本控制了汉江流域。]]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高句丽与倭的战争|与倭]]和[[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文化|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f>《三国史记》第三十二卷杂志第一祭祀·乐“玄琴之作也,新罗古记云:"初,晋人以七絃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爲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本样,颇改易其法制而造之,兼製一百馀曲,以奏之。于时,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ref><ref>{{cite journal | author1=郑欣 |author2 =刘兆伟 |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NTK200501016.htm | title=论高句丽、渤海及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特点及价值 | journal=辽宁体育科技 | year=2015| volume=01}}</ref><ref>Byington, Mark.“The Creation of an Ancient Minority Nationality: Koguryo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In Embracing the Other: The Interaction of Korean and Foreign Cul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World Congress of Korean Studies, III. Songnam, Republic of Korea: 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2002.</ref>。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ref>《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始居中国北地,则渐东迁于浿水之侧</ref>,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东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zh-hans:朝鲜;zh-hant:朝鲜;}-]]大部及[[大韩民国|-{zh-hans:韩国;zh-hant:韩国;}-]]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ref>{{cite book| author=江上波夫 | title=骑马民族国家―日本古代史へのアプローチ
| publisher=中央公论新社 | year=1991 | isbn=978-4-12-180147-0 | language=日语 }}</ref><ref>{{cite book| title=日本史 | author=吴廷璆 | publisher=南开大学出版社 | year=1994 | isbn=9787310005222 | url=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559335/ | quote=据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国北部北京猿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经由朝鲜来到日本……从语言学上看,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从地质学上看,洪积世的日本同亚洲大陆相连,西日本又同中国、朝鲜接近。}}</ref>。
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东汉接受高句丽的朝贡。
[[File:高句丽3.jpg|缩略图|高句丽壁画: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原的神物[[三足乌]]。把其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要高于朝鲜龙和朝鲜凤。这与中原人有所不同。高句丽人对三足乌的这种崇拜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体现。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
[[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是由[[濊貊]]人和[[扶余]]人组成的<ref>Rhee, Song nai (1992) Secondary State Formation: The Case of Koguryo State. In ''Pacific Northeast Asia in Prehistory: Hunter-fisher-gatherers, Farmers, and Sociopolitical Elites'', edited by C. Melvin Aikens and Song Nai Rhee, pp. 191-196. WSU Press, Pullman ISBN 978-0-87422-092-6.</ref>。据《[[三国志]]》记载,濊的“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ref>《[[三国志]]》记载:“濊... ...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ref>。《[[三国史记]]》说[[高句丽王]]是来自黄帝之孙[[高阳氏]]、黄帝之曾孙[[高辛氏]]<ref>{{Cite book|author=[[金光林 (歴史学者)|金光林]]|date=2014|title=A Comparison of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Approaches to Foreign Family Names|publisher=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Vol.5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学会]]|url=http://www.sciea.org/wp-content/uploads/2014/05/03_JIN.pdf |isbn=}}p30</ref><ref>{{Cite book||author=[[国史编纂委员会]]|date=|title=三国史记 卷第二十八 百济本纪 第六|publisher=[[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史数据库|url=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setId=1&itemId=sg&synonym=off&chinessChar=on&position=0&levelId=sg_028_0020_0430|ISBN=}}</ref><ref>{{Cite book||author=[[国史编纂委员会]]|date=|title=三国史记 卷第十八 髙句丽本纪 第六|publisher=[[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史数据库|url=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sort=levelId&dir=ASC&start=1&limit=20&page=1&setId=2&prevPage=0&prevLimit=&itemId=sg&types=&synonym=off&chinessChar=on&levelId=sg_018_0050_0170&position=1|ISBN=}}</ref><ref>{{Cite book||author=|date=|title=NAVER知识検索 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사기 의자왕 义慈王|publisher=[[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url=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642804&cid=49625&categoryId=49800&mobile#TABLE_OF_CONTENT18}}</ref><ref>{{Cite book||author=|date=|title=NAVER知识検索 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사기 광개토왕 广开土王|publisher=[[韩国人文古典研究所]]|url=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642754&cid=49625&categoryId=49799&mobile}}</ref>。
高句丽王族[[高丽若光]]率领高句丽遗民1799人亡命到[[日本]],在日本[[武藏国]]<ref>大约在今日日本首都附近,具体位置是:[[埼玉县]]全县、[[东京都]][[隅田川]]以东的陆地及神奈川县东北部</ref>开拓[[高丽郡]],并建立[[高丽神社]]<ref>[http://www.komajinja.or.jp/ 高丽神社网站],2007年3月28日验证。</ref>。甲斐国巨麻郡,河内国大県郡,河内国若江郡巨麻郷,山城国相楽郡大狛郷、下狛郷也有[[高句丽人]]。
=== 高句丽相关现代争议 ===
对于高句丽的历史归属,[[中国大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与[[韩国]]学者存在争议。2004年8月22日,中韩两国就高句丽历史问题达成《五项谅解事项》{{r|宋成有|page=337}}。此后,两国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表示遵守《五项谅解事项》,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让争议影响两国关系{{r|温家宝|胡锦涛}}。
*《东亚前近代史是如何形成的》,《历史学研究》276,1963年。《近代以前的东亚世界》,281,1963年。《关于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若干问题──史学会报告听后感──》,286,1964年。《隋代东亚的国际关系》,唐代史研究会编《隋唐帝国与东亚世界》,汲古书院,1979年版。
=== 外部链接 ===
* [(韩国)申滢植《高句丽史》结语 2018年6月 [[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3年9月版
* [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1248&BigClassID=16&SmallClassID=93&SpecialID=71 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中国学者对于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观点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11051910/http://chinese.historyfoundation.or.kr/?sub_num=52 东北亚历史财团驳中国东北工程] [[东北亚历史财团]]
=== 参见 ===
* [[高句丽争议]]
* [[高句丽君主列表]]、[[高句丽国世系图]]
* [[千里长城]]
* [[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
 
[[category:东北亚古代历史、朝鲜古代历史、中国东北历史]]
135,7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