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五大历史名台

增加 10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丛台==
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 [[ 汉书 ]] 》颜师古释文:"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相传它始建于 [[ 赵武灵王 ]] 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称 [[ 武灵丛台 ]] 。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戏马台==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岗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 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 [[ 项羽 ]] 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 [[ 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
历史上各个朝代在戏马台场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 [[ 台头寺 ]] [[ 三义庙 ]] [[ 名宦词 ]] [[ 聚奎书院 ]] [[ 耸翠山房 ]] [[ 碑亭 ]] 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湮没殆尽。现经整修,戏马 台以巍巍壮观,重光溢彩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 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 座,上镌"霸业雄风"。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重6.5吨,高2. 25米,长1.91米,宽1.51米。鼎腹铸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 戏马台鼎铭》铭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面两处古朴 典雅的四合院。 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 殿前立有西楚瞩王 [[ 项羽 ]] 的石雕像,高2.85 米,顶盔贯甲,足踏 岩石,迎风雨立。雄风殿为"楚室生春"院正殿,殿前卷棚抱厦 的两根蟠龙柱,系珍贵文物,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 之一,雕工粗犷,造型生动。雄风殿后壁上嵌有一组"西楚春秋 "壁画,长14米,高1.3米,再现了项羽英勇悲壮的一生。 西院称"秋风戏马"院。戏马堂是该院的主殿,堂周环以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堂中屏风为"秋风戏 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 东配殿的壁画,由144 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雕刻烧 制而成,长9米,高2米。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 张气氛。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 的离愁场景。 戏马台台名碑石树于台顶重檐六角亭的风云阁内,碑石高 2 米多。"戏马台"三字为明代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所书, 笔峰苍劲遒劲,为当年旧物。 崇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古城尽入眼帘。 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鸟骓槽等景 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多 出于古今名家之手。
==歌风台==
歌风台系沛县重要景点之一,也是" [[ 古沛八景]]"之一。公元前196年, [[ 汉高祖 ]][[ 刘邦 ]] 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回归故里,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这位马上归来的开国皇帝、布衣英雄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歌毕泣数行下"。一百二十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为之激昂,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 [[ 大风歌 ]] 》。此歌只有3句,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大风歌碑共存3块。一块汉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字体浑圆虬劲,结构匀称优美。据《 [[ 沛县志 ]] 》和《 [[ 徐州府志 ]] 》记载,为东汉蔡邑或曹喜所书。今人 [[ 冯亦吾 ]] 先生考证为西汉沛人文学家爰礼所书。诸说不一,但被公认为我国的书法珍品。汉碑现存部分约为原碑的四分之三,石质坚细,虽历两千年风雨剥蚀,文字仍清晰可辨。第二块碑称为元碑,系元代大德年间摹刻,字迹清晰神似,足可乱真,元碑背面有说明文字,资料珍贵,可供研究者考用。第三块又称甲子碑,是沛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甲子年)请书法家按原碑规模摹刻的。1982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歌风台、大风歌碑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歌风台原在古县城东南,历经沧桑,屡迁屡建。今天的歌风台,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建筑总高26.8米,是汉城建筑群的制高点,壮阔雄伟,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堪称首位。
==拜将台==
拜将坛位于汉中城区,地处闹事,占地六公顷。汉中城南郊区,菜哇碧绿,榆柳成行,这里有两座土台,这是拜将台。"拜将台"是汉朝元年(公元前二零六年)刘邦受封"汉中王"屯军汉中,拜 [[ 韩信 ]] 为大将时举行仪式的"坛"。(即《 [[ 史记·淮阴侯列记 ]] 》记载的"设坛场"的"坛")。古代封建统治者在举行重大典礼时,常常"起土为台",当时叫作"坛"。《 [[ 南郑县志 ]] 》记载:"拜将坛在郡城南, [[ 明嘉靖 ]] 间,副使 [[ 吕克中 ]] 尝筑亭坛左,镌刻诗章,今废。"韩信,江苏淮阴人,出身寒微,幼失父母,但读书习文勤奋,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经萧何举荐, [[ 刘邦 ]] 不拘一格用人才,在汉中城南,筑台设坛,祭天拜将。 [[ 韩信 ]] 被拜为大将后,统帅三军,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谋,北出汉中,定三秦,百战百胜,辅佐 [[ 刘邦 ]] 统一全国,成就了帝业。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被誉为"兵仙伸帅"。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