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车尔尼雪夫斯基

增加 49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车尔尼雪夫斯基.jpg|缩略图]]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圖像 = [[File:车尔尼雪夫斯基.jpg|缩略图|居中|[http://lywb.lyd.com.cn/images/2012-10/29/1351469604046wzj2a138_b.jpg 原图链接]]]}}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同义词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般指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生于 [[ 萨拉托夫城 ]] 的一个神父家庭,毕业于当地一个神学院,兼修英、法、德、意、希腊和拉丁语,另外还有古斯拉夫语,也正是在这座学校,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文学结缘。1853年,18岁的他进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习。大学时代接近进步组织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受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开始研究黑格尔和 [[ 费尔巴哈哲学 ]] ,这段时间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无神论者。1856年起参加进步刊物《[[现代人]]》编辑工作。1862年被捕入狱,关押在 [[ 彼得堡罗 ]] 要塞,后又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1889年去世,享年61岁。 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但是俄国著名作家,而且是19世纪60年代反对沙皇农奴制度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的启蒙者。他的活动曾经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高度评价。列宁称赞他“从50年代起直到1888年,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水平”。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但是俄国著名作家,而且是19世纪60年代反对沙皇农奴制度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的启蒙者。他的活动曾经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高度评价。列宁称赞他“从50年代起直到1888年,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水平”。<ref name="人民网">{{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1029/3619.html |title=1889年10月29日 车尔尼雪夫斯基逝世| accessdate=2003-08-01}}</ref>
=人物生平=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年7月24日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89年10月29日卒于同地。1846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起初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后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热衷人本主义思想。并于1848年结识了对农奴制持否定立场的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从此开始阅读法国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年7月24日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89年10月29日卒于同地。1846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起初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后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热衷人本主义思想。并于1848年结识了对农奴制持否定立场的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从此开始阅读法国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1850 1850 年大学毕业。次年返回故乡,曾在中学任语文教师。1853年同本地医生女儿结婚。同年迁居[[圣彼得堡]],并着手写作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后来参加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1854年发表《[[阿甫杰耶夫中篇小说集]]》、《论批评中的真诚态度》和评论奥斯特洛夫斯基喜剧《贫非罪》等文章,强调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倾向性的重要意义。1855年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发表代表作《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1856 1856 年起主持《现代人》杂志,使它成了传播革命思想的论坛。这期间他发表了《[[莱辛,他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活动]]》以及论普希金、托尔斯泰、谢德林、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的文章,同时撰写了许多关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如《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资本与劳动]]》、《[[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等。这些著作基本上从普遍人性论出发,但看到了“人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哲学家是某一政党的代表”等。1859年秘密前往英国伦敦,同侨居那里的赫尔岑商讨反对沙皇统治的问题。1861年发表《论战之美》,批驳自由派文人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书的攻击。
  1861 1861 年沙皇政府决定废除农奴制。同年 [[ 俄国 ]] 秘密革命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宣告成立。车尔尼雪夫斯基同它联系密切。1862年席卷全俄的农民起义遭到镇压。同年6月《现代人》被勒令停刊8个月。7月7日他被捕,关进彼得保罗要塞单身牢房。在被关押的678天里,他坚持斗争,利用一切可能从事写作。长篇小说《 [[ 怎么办? ]] 》就是在此完成的。
   在彼得保罗要塞的囚禁期间,还创作了长篇小说《 [[ 小说中的小说 ]] 》,以及一部未完成的中篇小说《 [[ 阿尔费利耶夫 ]] 》和一些短篇小说。它们都未能发表,后来才为人所知。两年拘留后,沙皇政府因找不到任何罪证,只好采取伪证方法,强行判处7年苦役,剥夺一切财产,终身流放西伯利亚。1864年5月被押至圣彼得堡梅特宁广场示众,处以残酷的假死刑。7月被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盐场服苦役,8月被转送到卡达亚矿山。两年后,又被押到亚历山大工场。7年苦役期满后,又延长其苦役期,转押到荒无人烟的亚库特和维留伊斯克,继续流放,前后达21年之久。   在漫长的流放期间,他继续写了许多小说和文章,其中保存下来的只有长篇小说《序幕》(1867~1869)。它描绘农奴制改革前夜的俄国社会斗争,刻画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形象——伏尔庚和列维茨基。1883年由于健康原因获准回到阿斯特拉罕居住,撰写了《回忆屠格涅夫与杜勃罗留波夫的关系》、《人类知识的特征》等文章。1889年6月被准许返回故乡萨拉托夫。4个月后,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3]
在漫长的流放期间,他继续写了许多小说和文章,其中保存下来的只有长篇小说《[[序幕]]》(1867~1869)。它描绘农奴制改革前夜的俄国社会斗争,刻画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形象——伏尔庚和列维茨基。1883年由于健康原因获准回到阿斯特拉罕居住,撰写了《回忆屠格涅夫与杜勃罗留波夫的关系》、《[[人类知识的特征]]》等文章。1889年6月被准许返回故乡萨拉托夫。4个月后,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ref name="词都">{{cite web |url=http://www.dictall.com/indu43/69/436970490DB.htm |title=补充资料-车尔尼雪夫斯基| accessdate=2015-04-20}}</ref>
=个人作品=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述活动涉及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除了小说《怎么办?》,还有《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 [[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 ]] 》、《生活与美学》等等。 [4] <ref name="搜狐网">{{cite web |url=http://cul.sohu.com/s2013/zenmeban/ |title=车尔尼雪夫斯基:影响习近平的俄国作家| accessdate=2015-04-20}}</ref>
=学术思想=
===哲学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和发展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思想,同时受到[[费尔巴哈]]的深刻影响。他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过决定性作用,直到晚年他仍自称自己始终是费尔巴哈的忠实信徒。
车尔尼雪夫斯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按费尔巴哈 哲学 的观点去解决 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世界是统一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统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而这些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同性就在于它们都是物质的。他坚决反对哲学中的二元论,否认有任何不依赖于物质、自然界的“精神实体”。他依据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材料证明人只有一个统一的本性,指出人身上的两种不同的现象,即所谓物质方面的现象和所谓道德方面的现象,并不与人本性的统一相抵触。人体所发生的和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一个实在的本性进行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关于人的问题的那一部分哲学的根据,认为哲学所看到的人,和医学、生理学、化学所看到的一样。在这基础上他提出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的学说对于驳斥[[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阐明人的意识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列宁指出,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宣扬的“人本主义原理”是狭隘的,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在认识论方面, 车尔尼雪夫斯基 继承和 从唯物主义观点出 ,批判 俄国革命民 康德的不可知论和 主义 者别林斯基 。他确信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界的一切对象及其属性都是能够被认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 赫尔岑 时间 思想 推移 同时受 人就能够在许多对象中认识 费尔巴哈 从前没有被历史运动充分揭露而为我们忽视 深刻影响 那些方面 。他 已经接触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为 实践是在科学上评判一切争论点的极重要的标准 但他对实践的理解还未能完全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车 巴哈 尼雪夫斯基坚决反驳对知识 著作对 主观主义的解释, 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自然 的客 观的 形成起过决定 因果性、必然 作用 直到晚年 认为人的认识、思维规律不是只有主观的意义,而是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形式的。 仍自称自己始终是费尔巴哈 深刻地揭露了[[康德主义]]和形形色色 信徒 证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危害
车尔尼雪夫斯基 坚持 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上仍属于费尔巴哈 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 本立场 像费尔巴哈一样,尖锐地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 但并没有象 费尔巴哈 那样抛弃辩证法,而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 哲学 发展 观点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 重大贡献。他认为,黑格尔的原则是非常有力而宽广 关系问题 ,可是结论却狭窄而渺小 。在他看来, 世界是统一 辩证方法 实质就在于从各方面去观察对象 “凡 从各种对立意见的斗争中去探索真理。他认为抽象的真理 存在 没有 东西都 ,真理总 物质”;自然界 具体 一切 事物、现象 是统一 取决于情况,取决于地点和时间 物质存 条件,只有 考察了某一特定事实所以产生 形式 一切情况之后 才能对 一事实做出肯定的判断。他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解释一 事物、 自然 现象 之间 和历史事件,指出自然界和历史 相同性就在于它们 发展 都是 物质的。他坚决反 通过 哲学中 旧形式 二元论, 认有任何不依赖于物 定、通过飞跃和 、自然界 变而进行 “精神实体” 但是, 依据自然科学 并没有彻底地贯彻辩证法 特别是生理 例如他在经济 的材料证明人只有一个统 研究中提出了另 的本性,指出人身上的两 不同的现象 方法 ,即所谓 物质 “假设法”。这种“假设法”要求撇开一切具体历史情况和条件,把问题尽量简化而加以抽象的思考。这种 面的现象 法是 辩证法 谓道德方面 要求 现象,并不与人本性 真理 统一相抵触。人 所发生 性背道而驰 和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按照 ,从而使 他的 一个实在的本性进行的 理论自身包含了矛盾 ===美学和伦理学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把 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关于人 费尔巴哈 问题的那一部分 唯物主义 哲学 的根据,认为哲 观点创造性地应用于美 所看到的人, 医学、生 [[伦 理学 、化学所看到的一样 ]] 在这基础上 提出 批判 黑格尔的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 美是 。他 学说对于驳斥 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曾起 实质,提出 “美是生活”这 定的作用 重要命题,认为“任何事物 但却不能阐明人 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 意识 理解应当如此 发展与人的社会历史实践 动的关系 不能科学地解释人 那就是美 社会本质问题。列宁指出 ;任何东西 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宣扬的“人本主义原理” 狭隘 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 的, 那就 关于唯物主义 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在认识论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他确信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界的一切对象及其属性都是能够被认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人就能够在许多对象中认识到从前没有被历史运动充分揭露而为我们忽视的那些方面。他已经接触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在科学上评判一切争论点的极重要的标准,但他对实践的理解还未能完全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坚决反驳对知识的主观主义的解释,他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的因果性、必然性,认为人的认识、思维规律不是只有主观的意义,而是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形式的。他深刻地揭露了康德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实证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危害。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上仍属于费尔巴哈的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像费尔巴哈一样,尖锐地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但并没有象费尔巴哈那样抛弃辩证法,而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他认为,黑格尔的原则是非常有力而宽广的,可是结论却狭窄而渺小。在他看来,辩证方法的实质就在于从各方面去观察对象,从各种对立意见的斗争中去探索真理。他认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一切都取决于情况,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条件,只有在考察了某一特定事实所以产生的一切情况之后,才能对这一事实做出肯定的判断。他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指出自然界和历史的发展都是通过对旧形式的否定、通过飞跃和质变而进行的。但是,他并没有彻底地贯彻辩证法,例如他在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即所谓“假设法”。这种“假设法”要求撇开一切具体历史情况和条件,把问题尽量简化而加以抽象的思考。这种方法是和辩证法所要求的真理的具体性背道而驰的,从而使他的理论自身包含了矛盾。 [5]  美学和伦理学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和伦理学。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说的唯心主义实质,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在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在伦理学说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人按其本性来说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只是因环境的不同而变成善的或恶的。他认为,支配人们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在于利益。怎样做更愉快、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人就怎样做,其出发点就是放弃较小的利益或满足,以获得较大的利益或满足。他提倡“合理利己主义”,把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同时又强调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5]   === 社会政治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他站在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上,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挽救封建地主统治而实行的所谓" [[ 农奴改革]]"的掠夺性质,把它称之为“丑事”,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派对沙皇制度的妥协和投降。他号召农民群众“拿起斧头”来推翻沙皇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度,用革命手段无偿地夺取土地。列宁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并且充分肯定了他揭露和批判自由派叛卖行为的历史功绩。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包含着唯物主义的看法,但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不理解物质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把知识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特别是,他把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认为人类生活的物质的和道德的条件,支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经济规律,人们研究的目的,是要明确它们适应“人类本性”要求的程度。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使他始终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缺陷。列宁指出,由于俄国生活的落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没有上升到、也不可能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 [5]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包含着唯物主义的看法,但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不理解物质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把知识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特别是,他把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认为人类生活的物质的和道德的条件,支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经济规律,人们研究的目的,是要明确它们适应“人类本性”要求的程度。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使他始终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缺陷。列宁指出,由于[[俄国]]生活的落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没有上升到、也不可能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
=人物评价=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继贵族革命家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国革命战士,即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一生为真理而奔走呼号,战斗不止。他把 [[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 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被列宁誉为“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普列汉诺夫则把他比作俄国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光辉著作和威武不屈的品质,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威望,成为俄国一代进步青年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对俄国革命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的批判者和“俄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他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猛烈开火,主张在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
不过车尔尼雪夫斯基宣扬的仍然是空想社会主义,他幻想通过旧的农民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相信俄国发展的特殊道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并把农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这使他成为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创始者之一。他的这些错误观点对以后俄国革命的发展和 [[ 马克思主义 ]] 的传播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 [4]
=大事年表=
1828年7月24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市。
1828年7月24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 1850年大学毕业,次年重返[[ 萨拉托夫 ]],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进步思想
1850 1853 大学毕业 结婚之后 次年重返萨拉托 车尔尼雪 斯基回到[[彼得堡]] 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 成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家 进步 思想 杂志的撰稿人
1853 1855 结婚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回到彼得堡,成为《祖国纪事》和 发表著名学位论文 [[艺术对 代人 实的审美关系]] 两家进步杂志的撰稿人
1855 1862 发表著名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逮捕
1862 1864 车尔尼雪夫斯基 沙皇政府逮捕 判处服7年苦役并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囚禁与流放中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怎么办?》(1862一1863)《[[序幕]]》(1867一1869)
1864年被判处服7年苦役并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囚禁与流放中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怎么办?》(1862一1863)《序幕》(1867一1869)。 1883年获准在 [[ 阿斯特拉罕 ]] 居住。
1889年获准返回故乡。
同年10月病逝。 [2] [5]  
=小故事=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牧师,很有学问。家里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车尔尼雪夫斯基经常一面吃饭,一面看书。有一天早晨, 妈妈看到孩子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心想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于是,他母亲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只看到小车尔尼雪夫斯基正在那里为一篇小说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泪。妈妈喊来了他的父亲,又拿了很多他平时喜欢读的书哄他,他才擦擦眼泪继续吃饭。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喜欢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喜欢英国作家狄更斯和法国女作家 [[ 乔治·桑 ]] 的小说,还读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10岁时,就已赶上了15 岁中学生的水平。
他14 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 [[ 萨拉托夫 ]] [[ 教会中学 ]] 。那里的教师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除了讲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新鲜有用的知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满。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他不受老师的限制,很快写出了一篇关于读书学习方法的文章。他说:“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地耕耘。”文章写成之后,学生们就争相传阅,这像在他的心灵里,点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 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7种外国语,大量阅读了 [[ 俄国民主主义者 ]] 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在大学读书的几年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奋,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名不虚传,这也就是他最终能成为著名文学家的根本原因。 [7]=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