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文简称“小浪底国家站”)位于 [[ 河南省 ]][[ 济源市 ]] 境内,始建于1998年,2003年列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成员站(站名:河南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21年列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科技部领导,技术依托及建设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共建单位为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济源市林业局参与台站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站长:张劲松研究员,副站长:樊巍研究员<ref>[https://www.sohu.com/a/484197665_121117786 评研究员条件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 </ref>。
==机构简介==
本站地处 [[ 黄河 ]] 中游黄土丘陵与南太行交错区、第二~三级台地过渡区、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观测研究区域属国家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区,地理区位特殊,具有典型山地和大型水体的代表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低丘山区农林复合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 [[ 植被 ]] 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土壤为棕壤和石灰岩<ref>[https://www.sohu.com/a/574387902_120239551 石灰岩为什么被称为“非金属矿产之王”?],搜狐,2022-08-06</ref>风化母质淋溶性褐土。
小浪底国家站所属领域:生态环境与 [[ 气候 ]] 变化。总体目标:一是建地球关键带长期定位先进观测基地,向国家提供相关基础 [[ 数据 ]] 。二是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方向 ==
多圈层水文过程及其影响机制、土壤演变与养分循环过程、人工林及黄河水域碳汇过程及其影响机制、区域生态 [[ 服务 ]] 功能变化及提升技术。
==主要任务 ==
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黄土丘陵-南太行交错区水土生态安全、 [[ 林业 ]] 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工程提质增效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与技术,在黄河小浪底开展地球关键带数据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人才培养、科普 [[ 教育 ]] ,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小浪底水库生态安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国家“碳中和”目标,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数据类型包括:水、岩、土、气、生等基本要素浓度或储量,以及地球关键带不同圈层之间或界面的物质和能量通量。
本站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8名和 [[ 技术 ]] 支撑人员2名、客座人员8名,其中:高级职称28人。研究队伍专业背景涉及应用气象学、 [[ 土壤学 ]] 、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和林业生态工程等相关学科及领域。现有1座综合实验楼、50余个观测样地和30多套先进观测设备。
小浪底国家站积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如: 连续4期区域植被景观及指数数据(每10年1期)、连续25年流域径流量数据、连续3期森林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数据(每5年1期)、连续16年人工林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 [[ 数据 ]] 及其辅助数据。
==取得成果==
自建站以来,已开展了人工林生产力和碳汇形成过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与调控技术等方面研究。已完成国家 [[ 基金 ]] 、重点研发、科技支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在华北山地南麓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及水分利用、农林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等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8项成果获省部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授权国家发明 [[ 利3 利]]3 件、软件着作权20件。完成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7项。发表论文300余篇。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90多名。目前,在研科研课题10余项,在站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53,6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