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針筆

增加 4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針筆.jpg|230px|thumb|有框|右|針筆。[https://tw.3study.com/%E7%9F%A5%E8%AD%98/%E8%A8%AD%E8%A8%88%E5%B8%AB%E7%9A%84%E5%85%A5%E9%96%80%E5%B7%A5%E5%85%B7-%E4%BB%A3%E9%87%9D%E7%AD%86/%E7%94%9F%E6%B4%BB%E8%97%9D%E6%96%87-%E8%A8%AD%E8%A8%88%E8%97%9D%E8%A1%93-%E7%B9%AA%E7%95%AB/3dcf98c5-4371-4949-ad40-881fd5086f23 原圖鏈接]]]
'''針筆'''(英語:technical pen)也稱針管筆或製圖筆,是工程師、建築師、繪圖員,或漫畫家用來為[[建築]]、[[工程]]或[[ 技術圖紙]] 、[[漫畫]]中固定寬度的線條的一種製 [[ ]] 工具。繪製等寬線條的專用工具,可重複灌墨使用。技術筆使用可再填充墨水容器(Isograph 版本)或可更換墨盒。
== 繪圖工具 ==
繪圖板技術繪圖工具,例如設置正方形、形狀模板、文本模板和法式曲線,用於在紙上製作一致的標記。可以將針筆連接到指南針以產生圓圈。因為針筆的筆頭很細,若長久不用極易被乾涸的墨水所堵塞。若遇針筆無法出水的情況,應先用溫 [[ ]] 浸洗後拭乾筆頭,試驗墨水是否可以流出。重複數次後若仍不出墨,則可攜至 [[ 眼鏡 ]] 行,商請使用高頻水洗器清洗筆頭。若仍不成,可試圖拆解筆頭清洗,但 0.1 公釐的針筆筆頭內的針細如髮絲,拆出後極有可能無法裝回,不宜輕易嘗試。  此外,氈尖墨水筆的開發提供了更便宜、維護成本更低的一次性工具,這些工具比傳統的技術筆賣得更好。
== 鋼筆版本 ==
1950 年代,圓柱形 [[ ]] 尖的鋼筆問世,但它們是複雜的儀器,管子上裝有一根細小的軸。為了釋放墨水,壓下軸並且可以畫出大約與管外徑寬度相同的線。此外,在後來的模型中,管子有一個小壁架,有效地縮小了其末端,在保持線條厚度的同時,使管子沿其大部分長度變厚,並且還防止墨水在沿著規則邊緣繪製時溢出,定方,T 方或其他模板(墨水與模板邊緣沒有直接接觸)。一些特殊的、更昂貴的筆尖配備了由碳化 [[ ]] 製成的管子或由合成寶石(如 [[ 藍寶石 ]] )製成的尖端,以減緩它們在堅硬表面上的磨損。
== 墨水管 ==
在 1960 年代,鋼筆的設計演變為以裝有巴斯德吸管或特殊墨水瓶上的窄噴嘴的墨水管為特色. 這種筆經常成套出現,大小不一,幾個筆尖安裝在支架上,支架上還裝有一個裝滿的噴泉,然後將其擰入 [[ ]] 柄。零件的結構和數量因公司而異,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零件不能交叉兼容。一些後來的設計(如 Staedtler MarsMatic700)有專門設計的通道,以允許更好的空氣在外部握把壁和尖端組件之間流動。這使墨水流動更加可靠。這組筆的一般缺點是必須經常仔細清潔它們以清除管中的所有 [[ 墨水 ]] ,否則它會凝固並且無法去除。
==技術==
一整套筆的筆尖尺寸如下:0.10、0.13、0.18、0.25、0.35、0.50、0.70、1.0、1.4 和2.0 毫米,它們對應於ISO 128中定義的線寬。但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要求四種筆寬,並為每種筆寬設置一個顏色代碼:0.25(白色)、0.35(黃色)、0.5(棕色)、0.7(藍色);這些筆尖產生的線條與各種文本字符高度和 ISO 紙張尺寸相關。
高度為 5 毫米的文本(由用於技術筆的 ISO模板生成)具有 0.5 毫米的筆劃或線條粗細,因此需要 0.5 毫米的棕色筆尖筆。如果此文本用於 ISO 大小的文檔(例如 A0),並且文檔以原始高度 (A2) 的一半進行複制,則文本將呈現為 2.5 毫米高,筆劃粗細為 0.25 毫米——白色筆尖尺寸。因此,由於一切都是成比例的,因此可以輕鬆地進行縮小或放大的更改。這一全球標準([[加拿大]]和美國除外)確保圖紙即使在縮微膠卷、 [[ 影印 ]] [[ 傳真 ]] 之後也始終清晰易讀。
==品牌==
==維修站銳減==
針筆的筆頭由細到粗都有,能畫出粗細一致的線條,且本身比較精密, 使用後都要清理很繁瑣,因此現在而且甚少人用。如 Staedtler MarsMatic700這筆款有專門設計的通道,以允許更好的 [[ 空氣 ]] 在外部握把壁和尖端組件之間流動,使墨水流動更加可靠。但缺點是必須經常仔細清潔移除管中所有墨水,否則它會凝固並且無法去除。在製圖相關科系 [[ 學生 ]] 使用針筆的比率日益降低後,維修針筆更顯困難,因許多代理商已經撤消維修站。連帶如“ Rapidograph ”雖然風格獨特仍被藝術家廣泛使用,但 [[ 計算機 ]] 輔助設計 ( CAD ) 的大量使用近乎取代了它在動繪圖的需要,產量日益減少。
==參考資料==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