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灯草边

增加 8 位元組, 1 年前
评价
郎窑红釉,釉汁凝厚,焙烧时,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也下坠,使露出的胎体和淡色薄釉,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也叫"脱口"。是郎窑器的一种主要特征。因工艺不同,"灯草边"的特征也有区别,如明代宣德红釉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郎窑红则是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评价'''==
有经验的瓷器收藏家们,都会发现在永乐、宣德时期的祭红釉器的口边都不是红色而是白色或淡青白色,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灯草边”或“灯草口”。这是这一时期红釉器的典型特征,科学研究表明,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铜红釉的釉层必须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在釉层的中部形成一层红色层,如果釉层太薄,红色层无法形成,釉就不会呈现红色。而祭红釉的高温粘度较大,需要在严格控制的烧成条件下才能使流釉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样也就从而形成了一条宽度约1-2mm的白边,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灯草边,反之,如果流釉过度,白边会过宽,也就形成不了灯草边。<ref>[https://baikewww.so163.com/docdy/8984813-9313416article/GQGGBD0U0515PA6E.html 灯草边]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