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界金融危机

增加 11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07年===
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3月13日 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 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 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8月20日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美次级债危机波及英国 北岩银行遭挤兑拟分拆出售
 
11月01日 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
 
12月06日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布什宣布次级房贷解困计划
 
12月12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贴现率下调至4.75%
 
12月13日 美欧央行联手应对信贷危机
===2008年===
1月15日 花旗宣布,该行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并表示将通过公开发行及私人配售方式筹资125亿美元。
 
1月17日 美林公司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每股由同比的2.41亿收益转而亏损12.01美元。
 
1月22日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基点至3.50%,隔夜拆借利率下调75基点至4.00%
 
1月30日 瑞士银行宣布,受高达14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冲减拖累,2007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
 
1月31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0%,将贴现率下调0.5%,至3.5%。
 
3月12日 美联储宣布,将扩大证券借贷项目,向其一级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亿美元的国债。
 
3月16日 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并为初级交易商创设新的贴现窗口融资工具。
 
9月7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4日 美国银行14日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已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
 
9月15日 雷曼申请美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
 
9月16日 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收购有着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售价仅有美林股价峰值的三成。
 
9月17日 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不足两天,美联储开创先河,宣布向危在旦夕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变相接管该集团。
 
9月18日 美联储为首的六大央行再度联手,宣布共同向金融体系注入高达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货币市场的吃紧状况。
 
9月21日 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所余最后两家改弦易张——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已获批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
 
9月24日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两房与雷曼等公司展开贷款欺诈调查。
 
9月25日 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了陷入困境的美国最大的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
 
9月30日 美股经历黑色星期一,道指跌幅6.98%,分别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点数跌幅和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0月8日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降息50个基点;中国降息27个基点,并暂停利息税。
 
10月13日 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向法庭申请债权人保护,成为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的首家金融机构。
 
11月8日 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9在巴西圣保罗开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12月29日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2009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
 
12月30日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出口为主的日本企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到2009年年底,单是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就将有10万员工要被解雇。
===2009年===
1月7日 美国政府正式向花旗通用提供200亿美元紧急贷款
 
1月19日 英国首相布朗19日再次宣布推出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以促进银行发放贷款。
 
1月24日 微软第二财季净利润下跌11% 计划裁员5000人。
 
1月27日 美国汽车市场10月的销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2%,这是美国汽车市场自1991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2月4日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积极敦促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总额高达8190亿美元的拯救美国经济的新经济刺激方案。
 
2月5日 日立公司预计2008财年亏损可能达到7000亿日元(折合美元78亿),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亚洲企业出现的最大年度亏损。
 
2月6日 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将出现数十年来首次年度净亏,公司业绩将从原先预计的500亿日元纯利润变成3500亿日元净亏损。
 
2月10日 瑞银集团发布四季报显示,该集团当季出现约69亿美元的亏损,主要来自于投资银行风险头寸损失,全年亏损170亿美元
 
2月11 日瑞士信贷四季度亏损60.2亿瑞士法郎,计划裁员5200人
 
2月12日 美国会两院达成妥协,总额为7980亿美元的新政府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形成
 
2月15日 日本GDP萎缩12.7%,降幅超过预测,为自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一次
 
2月19日 规模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终于尘埃落定,这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刺激方案
 
2月24日 经济危机对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影响日益加深,汇率直线上升、外资逃离,使得部分东欧国家可能考虑不再偿还债务,金融危机“第二波”担忧蔓延
 
2月27日 美国政府与花旗达成股权转换协议,美政府在花旗中的股权比例将升至36%,同一天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宣布2008财年巨亏241亿英镑,英国政府担保3250亿资产
 
3月2日 AIG公布的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在该季度巨亏617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额。相当于每股亏损22.95美元。
 
3月6日 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先后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分别降至0.5%和1.5%,各自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3月9日 俄罗斯过去5个月耗尽了35%的外汇储备,GDP单月同比下降8.8%,工业生产产值同比下降16%,创15年来最大降幅。
 
3月11日 花旗宣布2009年1月和2月实现盈利190亿美元,几乎达到2008年前3个月的210亿美元盈利业绩。道指暴涨5.8%创2009年最大涨幅
 3月13日 美国银行宣布200*年前两个月实现盈利,道指大涨近240点,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共上涨了600余点。 [2]
==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相关事件==
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
===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自20世纪60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由于资产全面缩水,日本在10年中经历了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长停滞,进入“零增长阶段”。
===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出口不断下降。1997年7月,随着泰国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爆发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中,印尼、泰国和韩国是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三国GDP在两年内分别缩水83.4%、40%和34.2%。
===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降,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爆发。这场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
 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4] == 相关措施 播报==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都会采取相关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
 
以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在发生后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政政策 :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 
(5)产业振兴计划。
===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5] == 反思 播报==
1.政府市场关系:监管不能缺位“金融创新”
 
现实已经证明了危机根源———美国对危机的失察。
 
这种失察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政府监管的弱化,导致市场的力量过度膨胀,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监管缺位下的金融创新,使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高杠杆化又使风险急剧扩大。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到了监管者几乎无人能懂的地步。最后出现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串通,即本来是市场监督者一方与产品创造者及销售者的合谋。
 
2.国际合作应对:各国政府携手至关重要
 
在危机应对方面,一大教训在于政府对策的推出时机和一致性问题。回顾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客观而言,不少政策已经显现成效,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纽约股市在重回升势后,房地产市场有起色,消费者信心恢复明显。
 
3.短期应急措施:更应强调发展可持续性
 
美国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经济政策的助理部长艾伦克鲁格(AlanKrueger)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反思教训,这场危机使美国人意识到,以往的寅吃卯粮、过度举债消费是不可持续的,将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另外,美国已经意识到自身金融领域的问题,正在采取大规模金融改革,包括结构的调整,加强消费者金融保护,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机等,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危机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再从危机的源头美国方面看,美国政府一方面在国内推行金融改革和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在国际上推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参考文献==
12,4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