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闍黎

增加 4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阿闍黎'''梵語ācārya、巴利語acariya的音譯。又作阿舍梨、阿闍梨、阿只利、阿遮利耶。略稱闍梨。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簡介==
阿闍黎。梵語也。義譯軌範師。顯密諸宗凡對於所提倡之法門。深達其教義。徹悟其宗旨。堪為後學導師。皆得為其宗之阿闍黎。顧此名特盛行於[[密宗]]。<ref>[https://www.yamab2b.com/why/3666523.html 阿闍黎是什麼意思?]雅瑪知識</ref>在古代印度,阿闍黎本為婆羅門教中教授弟子有關吠陀祭典規矩、行儀之師,此一名詞後為佛教所採用,且於 [[ 釋迦 牟尼|釋迦]] 佛陀住世時已普遍使用。
密教之阿闍黎即一般所習稱之上師、金剛上師。如上記叮說能任 [[ 灌頂 ]] 授法之阿闍黎,又稱大阿闍黎。然據密教諸經軌所載,一般阿闍黎亦可分為學法灌頂之阿闍黎與傳法灌頂之阿闍黎,兩類皆有多種之別。
==多種之別==
[[ 印度 ]] 古代,阿闍梨本為婆羅門教中教授弟子有關吠陀祭典規矩、行儀之師,此一名詞後為佛教所採用,且於佛世時已普遍使用。據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捲上載,阿闍黎有五種:<br>
(一)出家阿闍黎,受戒時之授十戒師,故又作十戒阿闍黎。<br>
(二)受戒阿闍黎,受具足戒時之羯磨師,故又作羯磨阿闍黎。<br>
==三師七證==
[[ 具足戒 ]] 時,須有三師、七證師等十位。三師,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小乘受戒法必須有三師親臨;而大乘受戒法,根據觀普賢經,得以釋尊、文殊、彌勒像替代。如大乘圓頓戒,即以釋尊為戒和尚,以文殊為羯磨阿闍黎,以彌勒為教授阿闍黎。
另據大智度論卷十三載,在家眾欲出家作 [[ 沙彌 ]] [[ 沙彌尼 ]] ,必須要有戒和尚及阿闍黎,以此諸師比喻為出家父母。禪宗沙彌之受戒,必定有戒師、作梵闍黎(誦梵唄之師)以及引請闍梨(指導起居之師)參加。
==具足之德==
在密教,對通達曼荼羅及一切諸尊、真言、手印、觀行悉地、傳法灌頂者,即稱之為阿闍黎。據大日經卷一具緣品載,阿闍梨須具足如下十三德:
(一)發菩提心。(二)妙慧慈悲。(三)兼綜眾生。(四)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五)通達三乘。(六)善解真言實義。(七)知眾生心。(八)信諸佛菩薩。(九)得傳授灌頂等妙解曼荼羅畫。(十)調柔其性,遠離我執。(十一)於真言行善得決定。(十二)究習瑜伽。(十三)住於勇健之菩提心。准此,故謂如能殷重服侍阿闍梨,即可獲得極大之福報,正如勤耕田地,必能豐收,故又稱阿闍梨為阿闍梨田,列為八福田之一。<ref>[http://www.buddhanet.idv.tw/bodhi/safe/safe2/safe_2_15.htm 學密須知-阿闍黎]</ref>
大曼荼羅經中對於阿闍黎之不得飲 [[ ]] [[ ]] 。更有嚴重誥誡。金剛手菩薩與佛問答之言:金剛手白言:若阿闍黎受行世法。恒取快樂。恒食酒肉葷辛之味。彼阿闍黎云何度弟子入壇。云何度弟子免輪回之難。云何得真言悉地。我今疑惑。其事云何。佛言金剛手。無有阿闍黎受行世法恒取快樂。樂食酒肉葷辛之味者。
==日本僧官==
阿闍黎為 [[ 日本 ]] 平安朝以來的一種僧官職稱,由政府所任命。可分三種:<br>
(一)七高山阿闍黎,指住於比睿、比良、伊吹、愛宕、金峰、葛木、神峰等七山之寺院奉敕祈禱之高僧,是後其他各大寺亦設有此種阿闍梨。<br>
(二)傳法阿闍黎,司掌臺密、東密傳法灌頂之職。<br>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