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25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未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344dceb2a7…”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未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344dceb2a71ff5b3.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547847&sid=2691144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未,汉语一级字,读作wèi,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古代的一种树木或繁茂,借以表示[[滋味]](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味也"),又引申指十二地支的第八位、十二生肖中的"羊"、五行中的"土"和表否定的副词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结构;
单一结构(独体字)

部首;


字码1;
U:672A;GBK:CEB4;郑码:BDKO

字码2;
仓颉码:JD;四角码:50900

86版五笔;
FII

98版五笔;
FGGY

总笔画;
5画

笔顺;
一一丨ノ丶

字级;
一级字(0192)

平水韵;
去声五未
=='''汉字源流'''==
未,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未"字(图A)像树木枝叶重叠繁茂的形状,一说是翘曲而生的古代一种树冠枝条向上翘曲而生的树木,枝叶都带咸味,是"味"的本字;一说与"木"是同一字;一说是"蔚"的初文。金文中的"未"字(图B)与其[[甲骨文]]字形大体相同,小篆中的"未"字(图C)则整齐化而字形变化不大,经过隶书字形(图D)后楷书写作"未"(图E)。

在字义上,"未"字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树木"或"繁茂",借以表示"滋味",又引申指"十二地支的第八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十二生肖中的'羊'"、"五行中的'土'"和"没有,不曾"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十四下】【未部】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凡未之属皆从未。无沸切。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未部】

未,味也。

注:【口部】曰:"味者,滋味也。"

六月,滋味也。

注:《韵会》引作"六月之辰也"。

《律书》曰:"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淮南·天文训》曰:"未者,昧也。"《律历志》曰:"昧薆于未。"《释名》曰:"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

"《广雅·释言》:曰:"未,味也。"许说与《史记》同。

五行,木老于未。

注:《天文训》曰:"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

"此即"昧薆"之说也。

象木重枝叶也。

注:老则枝叶重,故其字象之。

无沸切。

注:十五部。

凡未之属皆从未。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未

《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并无沸切,[[音味]]。《说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之形。《尔雅·释天》:太岁在未曰协洽。《礼·月令注》: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汉·律历志》:昧薆于未。《释名》: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犹不也,未有不,即有也。

又未央,复姓。见李淳风《乙巳占》。<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9C%AA 未],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