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曾迪功松皮冠

增加 3,098 位元組, 1 年前
add
晁说之[[政治]]上虽保守,但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不计较个人得失,又颇能体恤[[百姓]]。任成州太守时,有一年大旱,收成不好,晁说之减免了全部税收。转运使知道后大发雷霆,坚持只减部分税收,晁税之坚决不同意,"遂丐致仕途去"。
 
==创立==
 
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亦名牛头山,是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而于公元802年创建的道场。 所在具体位置可在来来会离线地图查的。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在《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有“海印三昧”之名。海印三昧又叫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华严宗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佛说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义,以及审查根机。如说《法华》时,入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时,入等持王三昧;说《涅盘》时,入不动三昧。华严经七处八会中,每一会均有别定,即第一会入如来藏三昧,乃至第八会入师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即此七处八会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际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森罗万象一时印现,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俱现。华严大经即依此定中所印现之万有而如是说。海印寺之名即取意于此。
 
海印寺
 
海印寺创建于新罗[[哀庄王]]3年(公元802年)。据传梁朝宝志禅师临终以《踏山记》嘱门徒曰:“吾寂后有高丽二僧求法而来,以此记付之。”之后,果有顺应、理贞二僧来中国求法。志公门徒以《踏山记》付之,并说志公禅师临终时语。顺应、理贞听后,问法师葬处,而往寻之,谓人有古今,法无前后,乃七日七夜入定请法,遂感墓门自开,志公亲出为之说法,以衣钵传之,又赠蟒皮鞋(衣钵与鞋至今传为寺宝),并嘱曰:“汝国牛头山西,有佛法大兴处。汝等还国,可创立大伽蓝海印寺。”言讫还入。 二师还国,到牛头山,自东北逾岭而西,遇见猎人问道:“汝等因打猎,遍阅此山,有适合建寺之地否?”猎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处(今毗卢殿所在),多有铁瓦(即今毗卢屋上所覆铁瓦),宜往观之。”二师到水泊处,见之甚惬其意,遂籍草而坐。入定之后,顶门放光,紫气冲天。时新罗第三十九王哀庄王王后患背疮,求治无效,王甚为忧患,遣使臣分往诸方,冀得硕德异僧扶救。使臣在路上望见紫气,疑其地有异人。便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数十里许,溪深峡窄,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见一狐缘岩而去,使臣随后行至,见二师入定,光从顶门出,便敬信礼拜,因请随往王宫。二师不许,中使告以王后患背疮之事。师授以五色线,曰:“宫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树。”师曰:“持此线,一头系于梨树,一头接于疮口,即无患。”使臣还报于王,王依言试之,梨枯患瘥。哀庄王深为感敬,遂使国人助二师创立该寺,并赐田二千五百结。后王又遣人至唐地请回大藏经,并建楼阁安置。
==经学研究==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