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70
次編輯
變更
add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为明代建筑。它建在1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后壁和两侧山墙以楔型汉代砖石叠砌,形制比较罕见。在殿脊的前后部各有四个大字,分别是“佛光普照”和“法轮常转”。殿的中央供奉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二弟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殿后有[[观世音菩萨像]]。殿东南角悬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铸造的大钟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前洛阳城内也有一口大钟,两钟会产生共鸣,民间有“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俗语,洛阳八景之一的“马寺钟声”也是指此。目前每年元旦时,这里都要举办传统的撞钟[[活动]]。
==作品风格==
从葛立方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有乱世背景下的咏贫主题,科举仕宦中的功名主题,乱世党争之下的隐逸主题和参禅慕仙中的佛道情怀。从其诗歌艺术来看,诗歌体式众体兼备,以近体诗为主;善于炼字,尤其善炼动词,善于使用叠词、数词、颜色词,并大量用典;在诗歌意象上,梅、水、山、酒、茶等较为突出。诗歌风格上,以自然流丽、清幽淡雅、含蓄委婉为主,偶尔也有绮艳与沉稳的诗风。
从诗学理论与其诗歌创作来看,二者相辅相成。其诗学思想中的创作理论、批评理论和功能观等方面与其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葛立方生活的两浙地区,为南宋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要地,湖州地域文化对葛立方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湖州地域文化影响下而形成的湖州诗人群,其诗歌创作有着明显的群体共性。葛立方诗歌创作与湖州诗人群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