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涛

增加 4,862 位元組, 5 年前
图片,扩内容,内链接
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并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彩。著有《画语录》十八章。<ref>[http://www.ccdy.cn/difang/sd/yishu/201712/t20171205_1366010.htm 清代画家石涛作品赏析 ]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7-02-22 </ref>
 
==“四僧书画”展==
2017年4月29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预展的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自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四僧”书画作品。[[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对于绘画的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据悉,展览将在5月正式开幕,并将延续到6月28日(周一不开放)。据故宫相关人员对[[澎湃新闻]]透露,故宫的展陈设计这次别出新意,特意布置了禅房。四僧精品每人一件环绕着禅房。
 
===《山水人物》卷===
《山水人物》卷为'''石涛'''早年的书画代表作品,是他从23岁到36岁之间陆续画成的。画中所绘石户农、披裘翁、湘中老人、铁脚道人、雪庵和尚五位,皆古代传说中的隐居高士,其中前三位属远古、中古时代的隐士,而后两位则是明代的。从石涛在画上对后两位隐士的题语看,似别有深意。他在述及铁脚道人登祝融峰竟飘然而去后,感叹自己说“犹恨此身不能去”;而雪庵和尚,传为建文帝时大臣,靖难之役后逃亡至重庆,在大竹县善庆里观音寺出家为僧,他引屈原为知已,借楚辞以抒怀,尤为特立独行。石涛描绘此人,似有同命相怜之感。画中每段人物画均配有一段题识,字体或行楷,或隶书,取法钟王,兼有汉碑,唯独没有当时流行的[[董其昌]]书风的痕迹,这和他不喜欢董书的记载是一致的。此画是研究石涛早期思想与艺术的重要资料,卷中人物刻画传神,山水古拙奇肆,笔墨纷披,线条洗练,已具大师风范。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淮扬洁秋图》.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www.ccdy.cn/difang/sd/yishu/201712/t20171205_1366010.htm 《淮扬洁秋图》]
File:《山水清音图》.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www.ccdy.cn/difang/sd/yishu/201712/t20171205_1366010.htm《山水清音图》]
</gallery>
 
==笔墨技巧==
===山水“三墨法” ===
石涛对于墨法的运用是其作品的亮点,打开石涛的作品首先是满幅的水墨气氛给观者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显然石涛在墨法上一定有他过人之处。石涛在其一生中大多生活在气候湿润的南方,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吸水性强的生宣纸在南方空气湿润的条件下也自然保存了一定湿气,画家运笔运墨于纸上画面自然温润总有一种下过雨的感觉,所以石涛的作品中出现水墨氤氲的气象也不足为奇。但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呈现水墨淋漓效果是在相对干燥的北方所作,石涛在笔墨技巧的运用上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而破墨法、泼墨法、误墨法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中主要运用的三大墨法。
 
===破墨法===
[[黄宾虹]]先生有言:“石涛精于破墨,以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甚为精彩。”破墨法是中国画水墨技法中基本的墨法类型,自晚唐纯水墨画出现时,水墨技法也随之产生,往后逐渐丰富、完善。
 
===泼墨法===
下面先摘录一段黄宾虹先生对泼墨法的阐述:“唐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后,以墨泼纸素,或吟或啸,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府观不见其墨污之迹,时人称为王墨。米元章用王洽之泼墨,参以破墨、积墨、焦墨。故浑厚有味。南宋马远,夏珪皆以泼墨法作树石,尚存古法,其墨法之中,运有笔法。吴小仙辈,笔法既失,承伪习谬,而墨法不存,渐入江湖市井之习,论者弗重,董玄宰评古今画法,尤深深痛恶之。唯善用泼墨者,贵有笔法,多施于远山平沙等处,若隐若见,浓淡浑成,斯为妙手。后世没兴马远之目,与李竹懒所谓泼墨之浊者如涂鬼,诚恐学者堕入恶道耳。”可见泼墨法的运用也由来已久。“泼墨”法一般伴随着酣畅、荒率、简约、狂放、粗劲等词语一同出现,它多体现艺术家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误墨法===
石涛在画跋中这样提到:“昔人作画,善用误墨。误者无心,所谓天然也,生烟啮叶,似菊非菊,以为误不可,以为不误又不可,请着一解。”一般而言误墨是指作品中败笔制造的墨迹,作者在作画过程中,几笔墨放在不如意的位置,或为画作时不慎滴落几滴墨点,破坏了原本的画面效果,这样的墨常被称为误墨。误墨现象很常见,即为画者通常都有此经历。但每个人对待误墨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有人将作品弃之,也有人将其变丑为美。
== 人物经历 ==
1,0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