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清标

移除 17,26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梁清标.jpg|缩略图|右|梁清标|[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232939117&di=acf6eb3454beb88dc7a0ca03e1cad198&imgtype=0&src=http%3A%2F%2Fimg.zjolcdn.com%2Fpic%2F0%2F07%2F19%2F77%2F7197779_781869.jpg 原图链接][http://ltsfgs.zjol.com.cn/system/2015/12/17/020956917.shtml 来自浙江在线的图片]]]
'''梁清标'''({{bd|1620年||1691年|catIdx=L梁}}),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生於直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字玉立,號蕉林,又號棠村、蒼岩、蒼岩子、蕉林居士,室名秋碧堂。[[梁清标]]同辈兄弟[[梁清宽]]、[[梁清远]]皆于科甲折桂,人称“一门三进士”。
==生平简介==
[[File:梁清標_(2).jpg|thumb|right|
[https://www.easyatm.com.tw/img/7/1e9/nBnauM3X4cjM0gjNzMDOwkTM5QTMzIjNwMDMwADMwAjMwIzLzg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A2%81%E6%B8%85%E6%A0%87%E7%9B%B8%E7%89%87&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biw=1060&bih=505&tbm=isch&source=iu&ictx=1&fir=Q4TcVnZXKAPAhM%253A%252C6WSfP2E6_SDrQM%252C_&vet=1&usg=AI4_-kRBau4B1pqlI8bTbN4cV9AeKo3fZA&sa=X&ved=2ahUKEwj0r9n2l7LkAhWlGaYKHcRhBOQQ9QEwAXoECAkQCQ#imgrc=WiZkCJBxO2yUMM:&vet=1] ]]
自幼聰穎,读书目数行俱下,搦管成文,飙发泉涌。14歲補諸生;22歲“三試皆冠軍,秋領鄉薦”;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改庶吉士<ref>清史列传 ,10册79卷 ,745</ref>。清朝顺治元年,再任庶吉士<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43卷</ref>。顺治六年,担任内翰林弘文院编修<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43卷</ref>。顺治九年,升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65卷</ref>、武会试主考官<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68卷</ref>。顺治十年,担任[[詹事府詹事]]<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75卷</ref>兼内翰林祕书院侍读学士、内翰林秘书院学士<ref>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桉 ,008229号</ref>,同年改礼部右侍郎兼内翰林秘书院学士<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79卷</ref>。顺治十一年,任吏部右侍郎兼内翰林秘书院学士<ref>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86卷</ref>。次年改吏部左侍郎<ref>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桉 ,037227号</ref>。顺治十三年,升任兵部尚书<ref>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桉 ,007084号</ref>,钦命赈济顺天府属大兴等处<ref>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桉 ,086119号</ref>。康熙五年,改任礼部尚书<ref>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20卷</ref>,并于次年担任会试正考官。康熙十年,改任刑部尚书;次年再改户部尚书<ref>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桉 ,121005号</ref>。
康熙二十七年,担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書,官封一品,奉命監修《三朝國史》、《政治典訓》、《大清會典》、《平定三逆方略》 、《大清會典》、《統一志》等國家工程類典籍,並充任《明史》總裁官。順治、康熙兩朝皇帝,皆師事梁清標,不時請益,有“師恩之誼”。
梁清標既是名臣,又是詩人、書畫家和書畫鑒藏家,著有《蕉林詩文集》《棠村詞》《棠村隨筆》等,也有不少書畫作品行世。他不僅勤於臨池,筆耕不輟,更富藏書畫,甲於一方。梁清标于康熙三十年卒,年七十二岁,祀乡贤。
 
 
==蕉林書屋與梁清標之收藏==
 
===領袖詞林數十年,“風流宏獎,巍然為鉅人長德”===
清標一生篤學不倦,風雅好文,領袖詞林數十年,“風流宏獎,巍然為鉅人長德”。《新世說》裡說他“每退食,即簾閣靜坐,嘯詠自娛”,概可想見其豐神。身後遺有《蕉林詩集》十八卷。所為詩,詩筆清麗,“以和平、雍容、渾浩博通於諸大家,穆如清風”(清人汪懋麟語),“讀之能令人低迴不已”(鄧之誠語)。
其詩題材廣泛,除酬唱應答之作外,有不少題畫詩及田園風物詩,從中可了解清初的文化、文人交往及社會風貌。詩之外,清標還“間為小詞”,著有《棠村詞》。其詞“雅麗渾成,不事雕飾”,筆調委婉曲折,情意纏綿。詩詞之外,有《蕉林文稿》、《棠村奏草》行世。
 
===項家蕉窗梁蕉林,圖書之富甲古今===
他歷任四部尚書長達四十馀年,門生故吏遍天下,時人俱尊為“梁相國”,職高位尊。如是煊赫地位,方得以成就他龐大的收藏。清標一生嗜書畫,精鑑賞,生平搜羅金石文字、書畫鼎彝之屬,甲於海內。[[翁方綱]]《復初齋詩集》有《蕉林書屋圖》詩,句云:“項家蕉窗梁蕉林,圖書之富甲古今。蕉窗圖畫我未見,蕉林有此清且深。作圖者誰[[喬白田]],棠村弟子[[館閣賢]]。一時文儒盛簪紱,相過鑑賞追聯翩。蒼岩印記卷對啟,秋碧堂帖工初鐫。風清日朗暴秋午,蓬萊玉鏡披暄妍。”今天讀來,均是前代掌故了。李寅、肖晨、喬萊、陸新徵等畫壇巨匠,都曾不時來蕉林書屋盤桓、作畫。
 
===旋即“翩然歸里,手葺蕉林書屋,賦詩飲酒,悠遊泉石間,有終焉之志”===
康熙六年(1667)三月,梁清標因得罪當朝權貴而被罷官,旋即“翩然歸里,手葺蕉林書屋,賦詩飲酒,悠遊泉石間,有終焉之志” 。學問淵博,收藏之富甲於天下,且廣結天下名士,蕉林書屋於是便成了一時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
蕉林書屋蓄古今圖書數十萬卷,翁方綱詩“項家蕉窗梁蕉林,圖書之富甲古今”,當是詠實。除了古書,蕉林書屋最重要的收藏是歷代法書、名畫,所藏自晉唐五代迄宋元明清,多是稀世之珍。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書畫收藏大家之中,以項子京所藏最為豐富,但若以收藏質量而論,則當首推梁清標。
 
===請金陵名工[[尤永福]]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書》八卷===
為了使同好看到自己的秘藏,梁清標從自己的藏品中選出晉代[[陸機]]《平復帖》、[[王羲之]]《蘭亭序》(張金界奴本),唐代[[杜牧]]《張好好詩》、[[顏真卿]]《自書告身》和《竹山堂聯句》,宋代[[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陰長生詩》、米芾七言詩、[[蔡襄]]《自書詩》,元代[[趙孟頫]]《洛神賦》、《常清靜經》、《黃庭經》等墨跡,請金陵名工[[尤永福]]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書》八卷。雕工精良,摹勒纖細,保持了原墨蹟的神韻,其中尤以《平復帖》為最。刻石久已散佚,所存部分殘石,現藏正定隆興寺文管所。
 
===清標收藏的繪畫作品,皆為中國歷代繪畫名品===
除了歷代名家法帖,清標收藏的繪畫作品,如晉代顧愷之三種版本的《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周昉《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後梁荊浩《匡廬圖》,宋代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元代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還有明代仇英《赤壁圖》、清代王時敏《仿古山水冊》等,皆為中國歷代繪畫名品。鑑藏章有“河北棠村”、“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蕉林”、“观其大略”等。
 
===梁清標一生約收藏法書107件,收藏繪畫約510件,编撰有《蕉林书目》===
據迄今研究,梁清標一生約收藏法書107件,其中晉唐名家名跡28件,宋元名家名跡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繪畫約510件(冊),其中晉代至五代的繪畫藏品有63件,宋元藏品349件,明清繪畫藏品87件。由他所鑑藏過的晉唐、宋元書畫既是清朝內府的主要藏品來源,又是今天各大博物館中國書畫藏品中的上等藏品。”编撰有《蕉林书目》,今已不存.
 
===藏品大量流出,進入清內府,收入乾隆時期編纂的《石渠寶笈》===
據《正定縣志》記載,梁清標之孫梁彬,在1760年“引疾歸田”“資用屢空”,家道中衰,所餘藏品必然難得保全。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其實梁清標去世之後,其藏品大量流出,大部分進入清內府,收入乾隆時期編纂的《石渠寶笈》,很多法書還被選刻入《三希堂法帖》。
如今經梁清標收藏並鈐印的古代書畫名品,不僅是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私人藏家等中國書畫藏品中的上等藏品,也是研究晉唐、宋元傳世書畫的主要內容。
 
==梁清標的書畫鑑定==
 
梁清標是清初書畫鑑藏史上的核心人物。無論他在詩中自詡的“諦觀審辨析毫芒”“博物多識鑒賞精”,還是清初鑑賞家宋犖稱讚他的“昭代鑑賞誰第一,棠村已歿推江村(高士奇)”,都可見他的鑑賞能力之高和地位之重。
 
梁清標對元人書畫的收藏以“元六家”(趙孟頫、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為主,其餘為輔。此外一個明顯的特徵是,他對元代王振鵬等人的畫作鑑定相當準確,如今天收藏在北京故宮的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卷,即是經過梁清標鑑定過的真跡作品。北京故宮的另一件元代周朗《杜秋圖》卷,亦為梁氏收藏並鑑定過的元代著名畫作。
 
梁清標對明清二代的書畫收藏相對較少,且選擇性很強,主要是收藏“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梁清標對明清書畫的鑑定,迄今發現有失誤的甚少,其鑑別能力,為之後的歷代大家所公認。
 
梁清標在所藏書畫上鈐押鑑藏印比較謹慎,從不在本幅上亂蓋圖章。手捲只在卷首或卷尾上下邊角處鈐蓋少數印章,其他則鈐蓋在前後隔水及跋尾。條幅則蓋在不影響畫面的邊角處。押縫處常加蓋“棠村”“冶溪漁隱”“蒼岩”等小印。常用的印章分姓氏、別號、堂室號、地名、閒章等幾類,如“玉立氏”“蕉林居士”“蕉林秘玩”“秋碧堂”“保和殿大學士之章”“家在北潭”“觀其大略”等印。這些都為我們考察梁氏收藏及進一步考辨這些書畫的真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f>[https://cul.qq.com/a/20180104/002500.htm  李虹霖:鑑藏大家梁清標與歷代名跡]</ref>
 
==诗词==
 
【蕉林书屋绝句】
淡烟晴日满帘栊,春色依依上小红。客为看花频载酒,海棠开否问东风。
 
【发真定】喜见还伤别,依然传舍过。繁霜驱小队,晓日渡滹沱。仆御催人急,渔樵入梦多。渐看三径远,其奈菊花何?
 
【南乡子·柳村】
近郭遍青畴。深柳孤村杜若洲。菡萏自开还自落,悠悠。野水闲云泛白鸥。
 
斜卧绿阴稠。瓜种东陵觅故侯。小阮柴扃留夕照,飕飕。蝉咽西风遍地愁。
 
【减字木兰花·秋夜露坐】
秋宵惊乍。淡月疏星清露下。剪剪风来。茉莉当檐几枝开。
 
竹篱绿满。往事追寻人已远。帘影霏微。叶底流萤自在飞。
 
【朝玉階 初度】
寒催殘蠟放梅時。年華今又度、鬢先知。故園何日是歸期。春暉無寸報、負恩私。
 
已看江海羽書稀。嘉平新釀熟、放杯遲。燈前爭奏玉參差。莫論人世上、是誰痴。
 
【釵頭鳳 閨怨】
簾櫳悄。流蘇小。薰籠斜倚香還裊。歡方嫩。愁來頓。
 
纖腰非舊,湘裙爭寸。褪。褪。褪。
 
釵輕掉。梅如笑。銀缸生暈燈花爆。春將近。鴻無信。
 
天涯人遠,金錢難問。恨。恨。恨。
 
【畫眉】
綠窗喚醒夢于于,清晝雕籠婉轉呼。淡掃偏嫌螺黛染,曉妝偷取遠山圖。
 
不須好句馴鸚鵡,絕勝佳人唱《鷓鴣》。想像當年京兆筆,趙家姊妹妒還無。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authorv_272a3896a0f6.html 梁清標>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ref>
 
 
===(清)梁清標《包孝肅祠》詠[安徽]·包公祠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孝肅祠堂劍佩閒①,香花墩畔聽潺湲。
 
嚴霜落後瞻遺象, 濁水澄時見笑顏②。
 
異代​​姓名童語習③,中宵風雨鶴飛還④。
 
古今此地無關節⑤,白日獨城冷蜀山⑥。
 
【題解】
包公祠在合肥包河公園香花墩,是為紀念北宋著名官吏包拯而建的祠堂。香花墩曾是包拯讀書處,為包河中的一個小島。明弘治太守宋光明見其風景幽雅,遂將一座古廟改建為包公書院,後改為祠。現存祠堂為清光緒八年(1882)重修。內有包拯塑像和石刻像,陳列包公墓出土的文物和有關資料。祠旁有亭,亭內有井,名曰廉泉。包公祠地處僻野,景色清幽,為遊憩佳境。此詩讚揚包公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同時揭露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敗墮落。
 
【註釋】
①劍佩:代指官吏。②“嚴霜落後”和下句“濁水澄時”似為雙關語,既指自然環境,也指社會環境。③此句謂朝代雖已數度更換,但即使是兒童對包拯也都很熟悉,還時常談論他的事蹟。④中宵:夜半。⑤關節:舊指營私舞弊、官場行賄等不法行為。⑥蜀山:位於合肥市西郊。<ref>[https://www.pinshiwen.com/cssc/anhui/2019052977216.html (清)梁清標《包孝肅祠》詠[安徽]·包公祠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城市詩詞 > 安徽]</ref>
 
 
 
==梁清標與《登瀛洲圖》==
[[File:梁清標.jpg|thumb|right|
[http://www.juzhenxuan.com/upLoad/news/month_1807/201807221652326944.jpg原圖鏈結]
[http://sd.people.com.cn/BIG5/n2/2019/0603/c386906-33004918.html] ]]
梁清標(1620—1691)身著紅色補服,腳蹬黑靴,頭戴烏紗帽,雙手合抱於胸前,氣定神閑地立於祥雲環繞之樓閣之下。一人手執羽扇立於后,另一人持紅色包裹恭候在側。一匹白馬待行在前,馬鞍齊備,馬頸旁懸著紅纓,兩個侍從手執金瓜侍立於馬前,一人肅立於馬之右側待命。侍從均著灰褐色長袍。這是一幅以梁清標為像主的《登瀛洲圖》(河北博物院藏),描繪的是梁清標進士及第、即將履新的場景。畫中,梁清標胸前圍革帶,補子為織品,繡著飛禽,這是文官的標志。雖然梁清標一生主要活動是在清朝,但因其中的是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甲五十四名進士,故其補服為明代朝服。畫中禮儀、禮制也均為明代范式。
 
自唐宋以來,以“登瀛洲”為主題創作的畫家代不乏人,包括宋朝的[[李公麟]]、[[劉鬆年]],明代的[[仇英]]、[[尤求]],清代的[[董浩]]、[[陳煥]]、[[錢杜]]、[[杜元枝]]等都有過畫《登瀛洲圖》的經歷,但所繪的內容無一例外都是以唐十八學士為主題。單獨以一人中舉且走馬上任的經歷來繪《登瀛洲圖》者,並不常見,故以梁清標為主角的《登瀛洲圖》也就顯得尤為難得了。就梁清標本人來說,此圖因有其叔父梁維樞的題跋,很有家族認同與光宗耀祖之意,故其意義已經超越了梁清標本人。
由於“登瀛洲”有升遷加官之內涵,故此圖雖說是以梁清標為主旨所繪,但就持畫者和觀者來說,此畫已經由單純的個體衍變為具有祝福與祥瑞之意的群體意識,是另類的吉祥繪畫。這種主題,類似於常見的“加官晉爵”“一路連科”“天官賜福”“加官圖”繪畫,因而雅俗共賞,受到民眾的恆久追捧。
 
《登瀛洲圖》雖非名家之作,但其筆墨之精妙、構思之細膩、意境之雅致,自然不可與一般畫工所作肖像畫同日而語。從畫風、時代氣息及題跋可知,此畫當作於晚明清初時期。這一時期,雄踞於肖像畫壇的曾鯨及其傳派、項聖謨、禹之鼎、顧見龍、楊晉等各擅勝場。此圖賦色艷冶而不失清雅,用筆精細而不乏豪放。無論就筆法、格調及人物造型來看,若躋身於諸家之中,確乎是未遑多讓的。<ref>[http://sd.people.com.cn/BIG5/n2/2019/0603/c386906-33004918.html 梁清標與《登瀛洲圖》>人民網>>山東頻道>>藝術收藏]</ref>
 
 
==参考资料==
 
{{reflist|3}}
 
{{-}}
{{start box}}
{{s-off}}
{{succession box|[[孙廷铨]]|[[龚鼎孳]]|[[清朝兵部尚书列表#兵部汉尚书|兵部汉尚书]]|<small>顺治十三年四月壬申-康熙五年九月丁亥<br>(1656年5月17日-1666年10月7日)</small>}}
{{succession box|[[郝惟讷]]|[[余国柱]]|[[清朝户部尚书列表#户部汉尚书|户部汉尚书]]|<small>康熙十一年二月丁酉-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丁卯<br>(1672年3月19日-1684年10月12日)</small>}}
{{succession box|[[李之芳]]|[[张玉书]]|[[清朝兵部尚书列表#兵部汉尚书|兵部汉尚书]]|<small>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丁卯-康熙二十七年二月甲寅<br>(1684年10月12日-1688年3月12日)</small>}}
{{end box}}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Q]]
[[Category:中國人]]
5,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