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思言

增加 13,70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郭思言2.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左|郭思言 [http://cq.perform.dqccc.com/PerformDetail-49648.html 小提琴天才]]] '''[[ 郭思言 ]]''' ,营口市人,小提琴演奏家。1992年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4岁开始学琴 。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 。在2011年12月5日 以9.866分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比赛金奖;第15届意大利"[[Andren Postacchini]]"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金奖);意大利 [[ 总统银质奖章 ]] 。2012年4月15日 获得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四名。被营口市人民政府授予" [[ 营口市首批文艺英才奖]]"。<ref>[http://tv.sohu.com/star/MTAxMTUxN1+5+cu80dQ=.shtml?pvid=20f123606d1c96ab 郭思言]搜狐网</ref> == 个人经历 == 郭思言出生在中国琴都[[营口]]的一个音乐世家,他说:"我的姥爷曾就职于营口市口琴厂书记,我的大舅曾就职于营口市提琴厂,并考上沈阳音乐学院,留校任教。正是营口这方水土养育了我的音乐传承,也造就了我对音乐的执著和追求。" 虽然父母没有学过提琴,但是在舅舅单汝通的影响下,郭思言四岁半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李正根]]老师学习小提琴。这条路是艰难的,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父亲郭立新做"留守爸爸",继续在营口港务集团公司工作,母亲单汝影则主动从市机电公司辞职,甘当"全陪妈妈"。郭思言的5岁至10岁,是与母亲"跑沈阳"度过的。10岁后,郭思言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童卫东]]教授,这对母子开始了十年"北漂"。 没有学过音乐的母亲单汝影也曾试着体验儿子的艰辛,得出的结果是:"举起小提琴不到10分钟就吃不消了,太累!"成年人都扛不住的事,郭思言则要每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琴不离手。<ref>[http://news.hexun.com/2016-03-08/182635108.html 宋思衡:艺术家要有改变世界的野心];和讯新闻 ,2016-03-08 </ref>为此,母子也会激发矛盾,一旦郭思言贪玩,也会惹来被家长的训责。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爱。"成长都是艰辛的,也是充满爱的。"面对记者,这对母子的手,一直握在一起。 郭思言的简历很"漂亮":2003年转校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200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2011年以专业保送的资格,考取[[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至今就读于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 11岁时,郭思言亮相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并发行光碟。13岁时,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北京现代VD音乐节闭幕式上,他演奏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协奏曲》。15岁,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杯"的演奏奖。17岁,郭思言飞抵意大利安德烈,一举获得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一等奖和最高优胜奖,获得了一把克莱蒙纳制作的小提琴和琴弓。"那是一块意大利银质奖章。"为儿子摄像的妈妈在台下流下泪水。 名琴相伍 未来之星 2009年5月,郭思言受邀参加了[[平恰斯·朱克曼]]的大师课。大师问到,你最喜欢哪位小提琴家?郭思言说,最喜欢[[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祖克曼]]先生高兴地说:"我想也是这样,你的发音和技巧正如你所喜欢的小提琴家一样"。 同年10月,郭思言受邀参加了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弦乐四重奏[[林昭亮]]和[[木村·帕克]]的大师课,一曲完毕,掌声四座,大师用"一颗未来之星"的好评来寄予他。 在[[平恰斯·朱克曼]],[[敏茨]],[[林耀基]],[[胡坤]],[[沃尔夫冈·杨]],[[凯瑟琳·温克勒]],[[宁峰]],[[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等"大师级"共同的呵护点拨下,郭思言迅速成长起来。 18岁,他带着自己的小提琴,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也是这一年,德国汉堡迎来了郭思言的个人音乐会。 2011年,年仅19岁的郭思言在中国吉尼斯之夜以54.922秒成功挑战《[[野蜂飞舞]]》最快速度,打破了原世界纪录58.515秒!<ref>[https://www.sohu.com/a/163735545_717519 他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是电影《白日焰火》的配乐,他是小提琴天才——郭思言!]搜狐网,2017-08-10 </ref> 现场专家和认证官赞叹不已:在这么快的速度中,还能有情绪的流露,实在难得,听起来就像有野蜂在身边飞舞! 2011年12月,他以第一小提琴的《[[弦之风云]]》弦乐四重奏,获得了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弦乐四重奏金奖。在校期间,他也是傅成贤一等奖学金和谭小薇奖学金的获得者。 当下,与郭思言为伍的小提琴,系新加坡知名企业家[[林启明]]先生收藏的1891年瓜达尼尼制作的名琴,估价在700万人民币。2011年,郭思言受邀到新加坡参加音乐节时,在拜会林启明先生的家中,鉴于郭思言在小提琴专业取得的成绩,并了解到郭思言将参加被誉为小提琴界的"奥林匹克"、顶级国际小提琴比赛之一的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时,林启明先生主动提出将家中价值百万的"文物",无偿借助郭思言使用。 "郭思言的演奏不像是在比赛,每一场都像是自己的音乐会,轻松,自然,激情,游刃有余,技巧娴熟,对和弦、调试把握精准,对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演奏中都有非常清楚的诠释和演绎。"2012年4月,梅纽因的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们对郭思言这个营口青年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 许多人都看过大热的中国影片《白日焰火》,这部影片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中一举拿下金熊奖,其中的配乐为影片加分不少,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合奏,使整部电影也变得忧伤阴郁,将气氛渲染得行云流水。 而你也许不知道,其中的配乐正是出自郭思言和他的团队之手。<gallery mode=" packed" heights="270">File:郭思言4.jpg|缩略图|thumb|500px|有框|右|[http://m.sohu.com/a/163735545_717519 小提琴演奏家]File:郭思言3.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gov.163.com/13/1016/11/9BA98BK300234JF0.html 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音乐会]File:郭思言5.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750d380101eqw5.html 小提琴独奏]</gallery> == 成就 ==  '''团体''' *2009年12年5日 参加了[[沃尔夫冈·扬]]教授的学生们室内乐音乐会。   *2009年05年15 日 参加了与[[凯瑟琳·温克勒]]在一起的室内乐音乐会。   *2010年03月21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会议上,举办了专场音乐会。   *2010年10月 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室内乐音乐节首届中央音乐学院“Cullar-Nathan”杯室内乐比赛第二 名。并得到评委会主席梅[[纳海姆·普莱斯勒]]先生的高度赞扬。  *2010年10月 应邀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首届巴洛克室内乐大师班活动周。   *2010年12月 受邀为美国费城市长先生访华在钓鱼台和北京饭店举行四重奏专场。   *2010年12月 应邀参加了在京[[国际组织年终会]]。   *2011年2月 参加在福建省清流县举办的《纪念王连三诞辰85周年文艺晚会》。   *2011年4月 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届弦乐四重奏专项比赛第一名。  *2011年12月 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比赛半决赛第一名 。 *2011年12月5日 以9.866分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比赛金奖]] 。 *2011.12.29 于国家大剧院参加2011北京艺术院校成果展演举行。 *2012.02.05 应邀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2012新春联谊会。 *2012.02.09 应邀参加中国文联驻华使节[[新春招待会]]音乐专场。演出弦乐四重《[[死神与少女]]》第四乐章。 '''个人''' 第15届意大利“[[Andren Postacchini]]”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金奖);   获得了一把[[克莱蒙纳小提琴]]和琴弓:   意大利[[总统银质奖章]]。  2012年4月15日 获得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四名。  == 获奖宣言 == “[[弦之风云]]”乐组中的四个小伙子,除了一提琴是大一的学生,其他三个都是高中生。“我们这个乐组已经成立三年了,为了这次音乐[[金钟奖]]的比赛也准备了10个多月的时间,“这次我们能获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很开心激动,对这次的表现也很满意!”对被评委称赞是音乐天才、有灵气,他们谦虚地说:“我们还是要不断学习的!”  == 社会活动 == 参加《[[天天向上]]》期数  2010-06-25  2011-05-20  2011-05-27  == 人物专访 == '''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 “我同学都去看,但是不知道音乐是我们配的。”在前不久大热的电影《[[白日焰火]]》中,郭思言和他的团队担任了其中的配乐。 对于郭思言来说,这不过是他和他的团队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从初三组建“[[弦之风云]]”四重奏以来,他便把音乐当成自己真正的事业,他要向着“中国最好、最具知名度”的四重奏迈进。 这个1992年出生的大男孩有一份“漂亮”的简历:2003年转校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200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2011年以专业保送的资格,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曾获得意大利国际小提琴比赛最高奖、意大利[[总统银质奖章]],在[[中国吉尼斯]]之夜以54.922秒成功挑战《[[野蜂飞舞]]》最快速度,他组建的“弦之风云”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金奖……<ref>[http://zqb.cyol.com/html/2014-09/22/nw.D110000zgqnb_20140922_3-10.htm 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中青在线 ,2014-09-22</ref> 然而和其他孩子一样,4岁半开始学习小提琴的郭思言,也曾经历过一段“难熬”的启蒙时光。 在沈阳音乐学院教书的大舅在郭思言3岁的时候偶然发现,家里的孩子只有他会很安静地听音乐,而且会有情绪上的反应,于是大舅就带着郭思言不断地听音乐会、买CD,坚持让他接受音乐熏陶。 郭思言最初就读的沈阳音乐学院附小,曾经走出过[[郎朗]]、[[陈曦]]等优秀音乐家。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郭思言跟着陈曦的爸爸学习过一段时间。第一次上课,郭思言每次拉完琴都会乱动。 陈曦爸爸家里铺着地砖,他规定郭思言上课的时候不能超过一块砖的活动范围, 而且“陈曦哥不停下,你也不能停”。当时的陈曦已经少年成名,但是郭思言不过是六七岁的小孩。“特别痛苦,每天都特别难熬”,至今,郭思言对童年练琴的苦记忆犹新。 郭思言对小提琴的态度在练习中慢慢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觉得的“枯燥”,到后来慢慢地认可,“一定要通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追寻梦想的道路“必须严格”地坚持。 虽然有着众多金奖、银奖的头衔,其实,郭思言算是参加比赛很少的,“很多同学喜欢靠大量的比赛去磨,但是我不喜欢”。 就像站在正大综艺中国吉尼斯之夜的舞台上挑战最快速度的《[[野蜂飞舞]]》,郭思言觉得,挑战本身并不难,“练琴并不是为了破纪录”。 但是,整个社会看重比赛结果的氛围也影响过郭思言,那段日子,他“无法真正享受音乐,总在乎别人拉得怎么样,自己是否能拿到奖”,越是这样,郭思言就会逢比赛便“状态不佳”。 于是,郭思言开始跟随自己的内心,心态的转变也让比赛的过程变成享受。 郭思言认为,“音乐不是你要把所有人都干掉才能成为第一”,真正的热爱是“专注”。 不过,最让郭思言“得意”的,还不是自己的独奏,而是他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弦之风云]]”。 由于经常参加国外的音乐节,郭思言看到了很多优秀的重奏表演,让郭思言喜欢上了这种由配合而产生的美妙。“我喜欢重奏多过独奏”。 但重奏在中国并没有独奏吃香,不少人甚至觉得“独奏拉不了才去拉重奏” 。 于是郭思言脑子里蹦出了个想法,自己组建一个四重奏,“不为了拿奖,最起码我自己满意,对得起自己。”郭思言找了全校最好的大提琴、中提琴和另外一个小提琴,大家志趣相投,开始练习。 因为“弦之风云”完全是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态组建出来的,所以,志同道合的四兄弟排练时并不奔着成绩去,“杂念很少”,全为“自己拉着高兴”。就连他们后来拿到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的谱子时,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也没看过剧本,单纯冲着音乐本身呈现出的故事性接下了谱子。正因为他们对音乐本身的关注,才使得荣誉落在了他们身上。 在郭思言看来,所有这些成绩都是他们“热爱”音乐的附属品。 现在已入“正轨”的四重奏排练严格按照职业级别,时常去国外巡演,也会参加国际比赛。新加坡巡演时,“老外”在演出后由衷地赞叹:“原来中国人也会拉海顿。”在4个小伙子心中,成绩本身并不重要,他们想把“四重奏一直做下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在重奏上不依靠西方也有话语权”。 郭思言是“幸运”的,在大一赶上了学校“Best of Best”的精英计划,成为全校可以免修课程的1/10,省下了不少时间去培养爱好。 “我从不敢想自己不做音乐会做什么”,郭思言说,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 == 视频 == ===== 最快小提琴 郭思言 正大综艺 吉尼斯之夜 ===== <center>{{#iDisplay: j0197q5k7a7 |640|4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Category:小提琴家]]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