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歌

增加 43 位元組, 5 年前
維護清理
'''高歌'''(1900-1966?),男,于1900年出生,盂县清城乡西沟村人 ,与[[高长虹]]、[[高远征]]是胞兄弟,為中国近代文學作家
== 生平 == 与[[高长虹]]、[[高远征]]是胞兄弟。 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清城小学和盂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8年(1919)考入太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高沐鸿]]、[[高隽夫]]、[[张磐石]]等进步青年,研究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f> {{cite web | url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8/10/13/2005058.html | title =高歌是孟宏伟妻子?真身真容大曝光 | accessdate =2019-03-30}}</ref>
民国11年结束学业,回到母校盂县一高任国文教员。任教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宣传新文化,反对旧礼教。他讲授[[鲁迅]]、[[茅盾]]、[[俞平伯]]、[[冰心]]等的作品和新文学知识,受到学生欢迎。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演他自己创作和改编的文明戏。其中有新剧《少奶奶的扇子》、《犹是春闺梦里人》、《兰芝与仲卿》、《赌博之害》等。群众踊跃观看,当时的县长张清哲也很受感动,给予了支持。但他的行动却受到校长及封建顽固派的仇视。民国15年,高歌离开家乡到北京投奔长兄高长虹,不久便加入到高长虹组织的 狂飚运动 中,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先后发表了《爱的报酬》等篇小说,小说讴歌光明,向往美满自由的爱情生活,批判封建顽固与保守,具有时代青年对封建体制彻底批判的精神。
他一边办刊搞创作,一边到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习,结识了鲁迅先生和[[张稼夫]]等人,在文风及思想上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截止民国16年,他主持过河南《豫报》副刊,北京《弦上》周刊,武汉《革命军日报》副刊,与长虹合编上海《狂飚》周刊。发表小说26篇,杂文、诗歌、戏剧小品等13篇。同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他参与主持的《革命军日报》副刊被迫停刊。民国17年底,高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捕,出狱后与党失去联系。只身到安徽生活。抗战爆发后,他孤身一人到重庆,再没有从事文学作品活动。解放后他依然在重庆市工作,一直独身。在1966年前后去世(具体年代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