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怀圣寺光塔

增加 78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怀圣寺光塔</big>'''|-|<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b35cfd6b6976be7b.pn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911573&sid=8185668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怀圣寺光塔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性质;中国伊斯兰教古迹
|- | align= light|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
|}
'''怀圣寺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 [[ 中国 ]][[ 伊斯兰教 ]] 古迹,位于 [[ 广东 ]] [[ 广州 ]] 市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与寺并立。
怀圣寺光塔原名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 [[ 邦克塔 ]] ”,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 [[ 光塔 ]] ”。一说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一说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225/15/178233_617535868.shtml 歷史文化古跡——廣東廣州懷聖寺光塔【圖文】], 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6-12-25</ref>
==古塔简介==
怀圣寺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伊斯兰教 ]] 古迹,位于 [[ 广东 ]] [[ 广州 ]] [[ 光塔路 ]] 怀圣寺院西南隅,与寺并立。 怀圣寺光塔原名 [[ 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一说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一说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
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一说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一说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 寺内的礼拜殿前有龙眼树和凤眼果树各一,故又有“ [[ 龙凤寺 ]] ”之称。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约380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光塔则在寺的西南角。进头门后,过一天井,就到二门,二门是用汉文书的“怀圣寺”,三门上有匾“教崇西域”。
==历史悠久==
怀圣寺光塔,建筑年代说法不一南宋岳珂在《[[木呈史]]》中记载有此塔。
至于 [[ 唐贞观 ]] 时建塔的说法似不可信,因为那时 [[ 伊斯兰教 ]] 未传入 [[ 中国 ]] 。所以始建时间约为唐末或南宋初年。塔高36.6米,用砖石砌成,建筑平面为圆形,中为实柱体。有梯两条各自连通前后塔门,沿螺旋形梯及而上可登塔顶露天平台。在平台正中又有一段圆形小塔,塔顶原有金鸡一具,可随风旋转以测风向,明洪武和1669年(清康熙八年)两次为飓风所坠,后遂改为今状的葫芦形宝顶。
据《[[羊城古钞]]》载,古代“每岁五、六月,番人望海舶至,以鼓登顶呼号,以祈风信”。
==建立初期==
怀圣寺光塔,位于光塔路。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 [[ 清真寺 ]] 之一;为纪念 [[ 伊斯兰 ]] 教创始人、“至圣” [[ 穆罕默德 ]] ,故名 [[ 怀圣寺 ]] 。又因寺内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称光塔寺。1343年(元至正三年)曾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后明成化、万历,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间先后重修。
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66平方米,在主轴线上依次建有 [[ 三道门 ]] [[ 看月楼 ]] [[ 礼拜堂 ]] [[ 藏经阁 ]] ;光塔在寺西南角,还有回廊和碑亭。寺门前为马路,周边为民居。头门的门额用阿拉伯文书“ [[ 清真寺 ]] ”;二门门额书“ [[ 怀圣寺 ]] ”;三门门额书“ [[ 教崇西域 ]] ”,为 [[ 光绪 ]] 年间御赐。
看月楼是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重檐歇山顶,面宽5.98米、进深4.88米,墙身为红砂岩石砌筑,厚0.77米,有收分,四面各开一拱券门,东西拱券门连接回廊。上檐施三跳斗拱,天花平棋;下檐施四跳斗拱,风格承明制,形式简朴,以红砂岩筑墙,四面各开一拱券门,南北券门各通庭园,东西券门各接廊庑,廊庑里镶有关于寺院的历代碑文。
==先后重修==
礼拜堂为1935年重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均为21.1米。面积为445平方米。红砖墙石脚,重檐歇山顶,明间无金柱,绿琉璃瓦顶,殿前月台为“咸水石”打制,栏杆则为明代遗物,雕刻精致古朴。栋上题字有“ [[ 大明成化 ]] 三年岁次丁亥秋九月二十日戊午重建”、“ [[ 大清康熙 ]] 三十四年岁次乙亥腊月十七日己巳再重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元月二十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 [[ 唐贞观 ]] 元年岁次丁亥季秋鼎建”。
堂前有月台,深12.56米,总阔18.66米。台基及月台为明代遗物,砂岩打制,月台前方及左右有石望柱,石栏板。栏板雕刻精致古朴的暗八仙及如意图案。建国后政府3次拨款进行全面维修。礼拜殿两侧之四方对亭,从梁架结构与雕刻看,应为明成化年间所建,清初及以后重建。
==青砖砌筑==
光塔,原名“ [[ 怀圣塔 ]] ”,具有 [[ 阿拉伯 ]] 风格,高36米,建于 [[ 唐贞观 ]] 年间,青砖砌筑,底为圆形,表面灰沙批荡,开有几个长方形小孔采光。塔内有二螺旋形楼梯绕塔心而上塔顶。
塔刹原立有一只金鸡,1934年重修砌成尖顶形。因塔身光滑,又因教徒诵经时,常在塔顶用阿拉伯语呼喊“邦卡”(呼唤之意),粤语“邦”与“光”音似,故人称“光塔”或“番塔”。另有一说,唐时,塔不远是珠江边,该处一带又是番市码头,入夜,塔顶悬灯,以利导航和船泊,故称“光塔”。
寺内3个碑亭,均为歇山顶,清初重修,仍保持早期的特点。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w0301q0yz4s|480|270|qq}}
<center>美国制片人探秘广州怀圣寺</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