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12
次編輯
變更
匈奴传
,《'''匈奴传'''》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的作品之一。
李觏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
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ref>[https://www.sohu.com/a/104893583_393068 霸气!40个江西人改变了中国!!! ],搜狐,2016-07-12</ref>。
<center>匈奴传</center>
{{Cquote|
汉家经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
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
|[北宋]李觏}}
==对王安石的影响==
李觏比王安石大12岁,曾有交往。王安石对李觏也十分推崇,曾在《答王景山书》中写道:“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求[[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法,[[邓润甫]]向[[朝廷]]呈上李觏著作并参与变法。李觏的政论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新法<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7/11/18313381_594090084.shtml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3)---熙宁新法一二三],个人图书馆,2016-09-27</ref>均有一定的影响。
李觏认为:“人所以为人,足食也;国所以为国,足用也”,民无衣食,国无财用,任何王朝都保不住自己的统治。他还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责之战”,“地力不尽,则谷米不多。田不垦辟,则租税不增”,提出以“平土之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视频==
===<center> 匈奴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康震古诗词81课》展现古典诗词之美</center>
<center>{{#iDisplay:l3248dedqux|560|390|qq}}</center>
<center>诗词大会一等奖朗诵</center>
<center>{{#iDisplay:v3002s6l4b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李觏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
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ref>[https://www.sohu.com/a/104893583_393068 霸气!40个江西人改变了中国!!! ],搜狐,2016-07-12</ref>。
<center>匈奴传</center>
{{Cquote|
汉家经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
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
|[北宋]李觏}}
==对王安石的影响==
李觏比王安石大12岁,曾有交往。王安石对李觏也十分推崇,曾在《答王景山书》中写道:“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求[[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法,[[邓润甫]]向[[朝廷]]呈上李觏著作并参与变法。李觏的政论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新法<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7/11/18313381_594090084.shtml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3)---熙宁新法一二三],个人图书馆,2016-09-27</ref>均有一定的影响。
李觏认为:“人所以为人,足食也;国所以为国,足用也”,民无衣食,国无财用,任何王朝都保不住自己的统治。他还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责之战”,“地力不尽,则谷米不多。田不垦辟,则租税不增”,提出以“平土之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视频==
===<center> 匈奴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康震古诗词81课》展现古典诗词之美</center>
<center>{{#iDisplay:l3248dedqux|560|390|qq}}</center>
<center>诗词大会一等奖朗诵</center>
<center>{{#iDisplay:v3002s6l4b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