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士奇

增加 2,8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高士奇'''==[[File:高士奇.jpg|缩略图|右|高士奇|[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842536&di=f23625e971ac8387269be70d9037d2d3&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6.sinaimg.cn%2Fmiddle%2F69624fd3h8ad05530a6d5%26amp%3B690%26amp%3B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24fd30100jvss.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 高士奇]]'''({{bd|1644年||1703年|catIdx=G高}}),[[表字|字]]''' [[ 澹人]]''',[[号]]'''江村''',[[諡]]'''文恪''',清初钱塘(今属[[杭州]])人。
祖居[[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以诸生供奉[[内廷]],为[[清圣祖]]赏识,任“[[南书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灭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诛者四也。”副都御史[[许三礼]]又疏劾[[徐乾学|徐-{乾}-学]]与[[高士奇]]“植党营私,表里为姦,招摇纳贿”,解职归里。
==人物生平==
 
[[顺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祖上于[[北宋]] “ [[靖康之变]]” 时,自[[汴京]](河南开封)南迁而至浙江慈溪。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钱塘(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赋闲。康熙于四月十六日赐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参,尔所素知。只为前大病,后赖此药复元气。所以,使人到长白山觅得八九寸长五六两重者十余根,上好者数斤,念尔江湖远隔,苦楚频躬,想是未必当年气相也。故赐南方所无蜜饯人参一瓶,上好人参一斤,土木参二斤。尔当宽心自养,不必多虑。”七月,赐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制诗一首:“故人已久别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呤诗每念白云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设馆纂修[[《明史》]],编纂《 [[ 古今图书集成 ]] 》、《 [[ 全唐诗 ]] 》、《 [[ 佩文韵府 ]] 》、《 [[ 康熙字典 ]] 》等。高士奇奉召二度进京,官复原职,仍入住大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职修书。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随驾征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寻擢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可是,康熙对亲政后自认的并非两榜出身的老师高士奇,却总是那么情意绵绵,念念不忘,充满着真挚的关爱呵护,是史所罕见的。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谕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郎廷极为代天御祭的钦差。康熙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
 
==人物评价==
 
===总评===
 
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自身的才学。他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两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 " 故人 " ,揣摩其 " 气相 " 。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 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历代评价===
 
《[[清史稿]]》:南书房以诗文书画供御,地分清切,参与密勿。乾学、士奇先后入直,鸿绪亦以文学进。乃凭藉权势,互结党援,纳贿营私,致屡遭弹劾,圣祖曲予保全。乾学、鸿绪犹得以书局自随,竟编纂之业,士奇亦以恩礼终,不其幸欤!
 
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平湖县志·高士奇传]]》:策图书编纂最富;善神王小楷;工诗,尤长应制体;论者与桐城张相国英并称;精赏鉴;凡法书、名绘、彝鼎、琬琰,经拂拭者,声价十倍。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文恪以单门白士,徒步游长安街,遭辰遌时,平陟通显,仁皇帝(康熙)数十年之矜全培护,断非他人梦寐所敢几,奈词章而外,他事无闻。其结欢内侍,纳赂疆臣,无非为身家富贵之计,依恃宽大,巧言自文,不以墨败,幸也。视世之五谏(五种进谏方式)从讽,片语回天者,辟(屏除、驱除之意)诸草木,区以别矣。<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934507.html  高士奇如何讨得康熙欢心:就算犯罪也不被追究(5)],人民网</ref>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270.htm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国学导航</ref>
 
《[[清史列传]]》
 
《[[清代七百名人传]]》
 
《[[清平湖县志]]》
 
《[[渤海高氏家谱]]》
==视频==
 ===== 康熙和高士奇的一番对话,看了三遍才看懂皇上的心思 =====
{{#iDisplay:t0746zbhw5u|640|360|qq}}
==参考 书目资料== 
* 《[[清史稿]]》
{{DEFAULTSORT:G高}}
[[Category:清朝礼部侍郎]]
[[Category:清朝诗人]]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