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盖叫天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盖叫天
| 圖像 =[[File:Gjt盖叫天.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gss2img2.imgtn.bdstaticbdimg.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it/baike/s%3D220/signu=1875315759,2592711597&fm=26&gp=c9fe89bc2edda3cc0fe4bf2231e83905/9358d109b3de9c825390e9ac6c81800a19d8431f0.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B%96%E5%8F%AB%E5%A4%A9&step_word=&hs=0&pn=17294&spn=0&di=145420274051966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7403331851875315759%2C22641006082C2592711597&os=34542936123800980168%2C22937886642C3834539415&simid=33322833013385751695%2C3317238672C179805134&adpicid=0&lpn=0&ln=16791584&fr=&fmq=1551684703054_R155307278829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zsbeikedongdongqiang.com%2Fimgs2Fd%2Ffile%2FA2FxiquEwen%2FA090982F2017-05-16%2Fa09098.0339.82Fdea8e7c16312f6ba5542caa888ee03dd.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zfkjthj_z26e3B15g215g2qtwg2_z%26e3Bv54AzdH3Fy7j6AzdH3F8lnnm_z26e3Bv54AzdH3Fxtq7EojgAzdH3Fda80-ac-8mAzdH3Fcbc89_z%26e3Bip4s&gsm=0f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京剧表演艺术家
| 出生日期 = 1888年
}}
'''盖叫天'''<ref>[http://baike.chachaba.com/doc/88661.html 盖叫天 ] ,查查吧,2019-03-03]</ref>(Gai Jiao Tian) (1888-1971年1月15日),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盖叫天自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长期在上海一带演出。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 [[ 江南活武松 ]] ”之誉。
== 个人介绍 ==
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折断右腿,但他忍痛到大幕落下。
1952年和1956年,他因演《十字坡》、《武松打虎》,获 [[ 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 ]] 。
1971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他幼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 [[ 武生和老生 ]] 。他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兼收京剧和昆曲各派武生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充实自身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他擅演全部《武松》及《一箭仇》、《恶虎村》、《垓下之战》等戏,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有影片《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和已出版的有关记录其艺术经验的《 [[ 粉墨春秋 ]] 》一书。
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讲究表演人物神情气质,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 [[ 盖派 ]] ”。以演《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三岔口》、《一箭仇》等剧著名,时有“英明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晚年传授技艺,著述讲学,颇多创见。历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主席。其代表作曾先后拍摄成《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等影片,另有艺术记录《粉末春秋》出版。子张翼鹏、张二鹏、小盖叫天,均演武生。
名字由来
[[File:盖叫天剧照.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270100618,1109963621&fm=26&gp=0.jpg 原圖鏈接]]] 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叫 [[ 张英杰 ]] ,艺名 [[ 金豆子 ]] 。他为何又改名盖叫天呢?盖叫天在他写的《粉墨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来我的艺名叫“金豆子”,是天津隆庆和科班的老齐先生起的。他瞅我长得精神抖擞,挺有斗性,又演的是武戏,才给起的这个名字。这会儿我13岁,像个画眉鸟似的,挺精神的。可是唱文戏用这个名儿便不怎么合适,所以到了杭州大伙儿合计着给另外起了个艺名,研究来研究去,有的说叫叫“菊仙”,我不喜欢。那会儿谭鑫培叫“小叫天”,我说我就叫“小小叫天”吧。我的意思是借着他的名儿,弄点小米吃。不料在座的有一个人瞧不起我,在一旁冷笑说:“哼,你也配叫这名儿!”这一下把我说火了,我年少气盛,和他当场顶起嘴来。为什么我不能用这名字呢?能把人看死了吗?不光是继承前辈的艺术,我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就这样,我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
生平介绍
盖叫天(1888年-1971年1月15日),中国著名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 [[ 直隶高阳 ]] (今河北省内)人。幼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以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等地演出,宗法李春来并且有所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代表剧目有《武松》、《十字坡》、《三岔口》、《一箭仇》等。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 [[ 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4年给他拍摄《盖叫天的舞台艺术》京剧电影(白沉导演,黑白),涵盖《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8出戏的精彩桥段,由上海京剧院的前身上海市人民京剧团联演,王燮元打鼓(职称是“指挥”,鼓师是京剧乐队的总指挥)。
1963年,在 [[ 周恩来 ]] 主导下,给他拍了《武松》,是他第2部京剧电影,也是他第1部彩色京剧电影,琴师郝德泉、黎秋觉,高明亮打鼓(职称“指挥”),周恩来原请崔嵬执导,后来在应云卫、俞仲英2位导演手里完成。
他的艺术心得集成《粉末春秋》、《 [[ 盖叫天表演艺术 ]] 》、《 [[ 燕南寄庐杂谈 ]] 》等书。
盖叫天是一名艺德双馨的京剧演员,非常敬业。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为了不压伤同台演出的同伴,他不慎摔断了右腿腿骨,但却强忍疼痛继续演出,直到幕布被拉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盖叫天受到了残酷的批斗和迫害,被安上“反动艺术权威”、“反对样板戏”等罪名,双腿也再次被压断,他在度过5年凄凉的晚年生活后溘然病逝。其墓址坐落于杭州西湖丁家山麓,西山路边。1986年,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重修 [[ 盖叫天墓 ]] ,并将盖叫天的骨灰移葬此处。墓前门楼和石牌坊题有 [[ 黄宾虹 ]] 手书的“ [[ 学到老 ]] ”匾额,沙孟海等人撰写的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分别取典于盖叫天生前的拿手剧目和他的籍贯以及称号。
== 早年演出 ==
8岁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一开始学的是老生、老旦,也学武生。他10岁开始登台,一开始艺名为“ [[ 小小叫天 ]] ”,因为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后惨遭群嘲,称其自不量力,一怒之下更名“盖叫天”,意为超过谭鑫培。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有“ [[ 江南第一武生 ]] ”之称。15岁在杭州演《花蝴蝶》时曾不幸折断左臂。1934年,他在上海大舞台,用当时流行的机关布景演出《狮子楼》时,按 [[File:六领童与盖.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4.imgtn.bdimg.com/it/u=4053489159,2099725055&fm=26&gp=0.jpg 原圖鏈接]]] 照传统戏的一般演法,舞台上摆一桌二椅足矣,这既可代山代城,又可代楼代墙,根本不必搭制机关布景。可是,当时剧场老板为了招徕观众,那天竟搭了满台硬景,还别出心裁地在舞台上搭了个“酒楼”。演到武松替兄报仇,到“酒楼”上追杀西门庆时,“酒楼”就开始摇晃。西门庆见武松追上楼,吓得从窗上跳了出去,落在台面上。武松在楼上追到窗口,自然也应往下跳。可是,脚下是一排窗栏,上面又是屋檐,中间只剩下几尺高的一个窗洞,跳高了头碰着屋檐;跳低了又跃不过去。尽管这样艰难,也难不倒演技高超的盖叫天。按照戏路,他纵身一跳,一个“燕子水”动作便从两丈多高的“酒楼”上跳了出去。可是,当他跳到半空中的一刹那,忽见西门庆还躺在地上(按演出要求,西门庆跳下楼后,应迅速滚到一边,给马上跳下楼的武松腾地方)。盖叫天怕按原来的戏路跳下去压伤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所以紧急中连忙在空中一闪身。由于这一闪已非戏路,又用力过大,落地时折断了右腿。盖叫天的艺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在医院,又碰上庸医接错了断骨;盖叫天一听说有可能无法登台,便毅然在床架上撞断了腿骨,要医生重接。为此, [[ 陈毅 ]] 曾为盖叫天题诗云:“ [[ 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 ]] 。”田汉也有赞盖叫天诗:“断肢折臂寻常事,练出张家百八枪。”
等腿伤痊愈后,他又在更新舞台演出了头二本《武松》,从“打虎”一直演到“逃亡”,先后演了三个半月。由于他在武松戏方面的突出创造,因此被世人誉为“活武松”。
== 代表剧目 ==
== 后代 ==
他有 [[ 三个儿子 ]] ,大儿子张翼鹏,二儿子张二鹏,小儿子张剑鸣(小盖叫天),均工武生。张翼鹏也是武生中的奇才,创造了很多高难武功技巧,可惜英年早逝 。1 。[[1 个女儿 ]] ,张仪琴。
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取其他表演艺术的长处并结合个人的条件加以发展,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个重要流派,世称“盖派”,擅长短打武生,曾经获得“ [[ 第一勇猛武生 ]] ”的称誉。[[File:盖曾外孙.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746211011,1460737708&fm=26&gp=0.jpg 原圖鏈接]]]
他曾习武术,将武术的功底作为武打技艺的基础,又博采前人之所长,融会于自己的表演之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中年以后,风格有所变化,讲究武戏文唱,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表演方法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各自不同,善以丰富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方式也不相同,如武松在《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岭》各剧目中的神态、武技都有所区别,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
盖叫天在剧目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早年曾创演一批独有戏,如《 [[ 乾坤圈 ]] 》、《 [[ 劈山救母 ]] 》、《 [[ 伏虎罗汉 ]] 》、《 [[ 乌江渡 ]] 》、《 [[ 普陀山 ]] 》、《 [[ 四大金刚战悟空 ]] 》等,并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都有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派。
他演猴戏与其他各派扮相也有所不同。
== 视频 ==
{{#ev:youku|XMzcxNzE3MjQ2NA|640|inline|京剧《武松》(电影版)盖叫天主演 |frame}}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戏曲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