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顺帝

增加 4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元顺帝'''==[[File:元顺帝.jpg|缩略图|右|元顺帝|[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009093619&di=608cf5e8225792b31439a9a97a5f882f&imgtype=0&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7PkBcA3ZJk3BeGRqKEefl4pslsPArA6tNsRM4AbwDFDBIMSfdtdF4yNjSHZdsfOvRtMZQuSzrd9BzzMFweue4A%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ref name="源流、罗">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ref>;{{bd|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catIdx=B孛}}),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鑑]]》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ref name="惠宗" />,[[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或{{Mong|m=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 <br />ᠬᠠᠭᠠᠨ|Ppp=uqaγan-tu qaγan}}<ref>《[[黄金史纲]]》</ref>),[[明朝]][[諡号]]为'''顺皇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ref>《[[三垣笔记]]》</ref>,[[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以他为首的[[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生平==
 
===幼年===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迈来迪]]。
 
===流放===
 
[[至顺]]元年(1330年)四月,[[元明宗]]皇后[[八不沙]]被杀,妥懽帖睦尔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大青岛]],后来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静江(今[[桂林]])。
 
===继位===
 
*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左丞相[[燕帖木儿]]病死。
 
*至顺四年农历六月初八(1333年7月19日)妥懽帖睦尔最终得以继位。
 
===任内大事纪===
 
*1333年六月,惠宗登基后不久,任命[[伯颜 (元末)|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
 
*[[元统 (元朝)|元统]]三年(1335年)六月,[[钦察]]人[[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元惠宗,另立文宗义子[[答剌海]]。右丞相[[伯颜 (元末)|伯颜]]粉碎唐其势叛乱。粉碎唐其势叛乱后,伯颜的势力大增,把持着朝政,史称'''伯颜专权'''。
 
*1335年七月,惠宗被迫下诏罢除左丞相,专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开始专权,他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汉族|汉人]]的政策,如禁止汉人参政、取消[[科举]]、不许汉人学[[蒙古语]]等,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古族|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罢免并流放伯颜。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废黜文宗子[[燕帖古思]]的太子地位并将之流放。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燕帖古思在放逐途中被杀,从而消除了夺权隐患,控制了政局。伯颜的一系列排挤汉人的政策也全部被废除。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黄河]]。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身为[[中书左丞]]的贾鲁,突然病卒,享年57岁。
===任内民变===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天完朝,陈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
 
*至正十五年(1355年)2月,[[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国号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龙凤将领[[毛贵]]浮海破胶州;三月,陷莱州,据益都。龙凤将领李武、崔德绕过潼关,夺七盘,进据蓝田,直趋奉元。六月,刘福通自帅一军攻汴梁,余军分三路北伐:关铎、潘诚、沙刘二等攻怀庆,深入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关中;毛贵自山东北上。
 
*至正十七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毛贵攻占济南。三月,毛贵北攻蓟州、漷州,进逼枣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战失利,退回济南。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自安丰(今安徽寿县)迎韩林儿,定为国都。龙凤政权中央分设六部、御史等诸官属;在山东、江南等地分设行省。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关铎、潘诚、沙刘二东攻全宁,焚鲁王府宫阙。再破元上都,焚之。进破辽阳,入高丽境。八月,汴梁被[[察罕帖木儿]]攻破,[[刘福通]]与[[韩林儿]]退据安丰(今安徽寿县)。
 
*至正十九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路,命死士刺杀徐寿辉于至太平路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五通庙,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随即与张士诚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应天府被围,只好遣胡大海进攻信州,迫陈友谅回师救援,朱元璋一面离间张士诚,张按兵不动。陈朱双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败走江州(今九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遣[[吕珍]]围攻安丰,杀[[刘福通]]。[[朱元璋]]前往救援,打败[[吕珍]],迎[[韩林儿]]到[[滁州]]。
 
*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朱以水军二十万亲征,是为「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自恃巨舰出战,採用炮攻,差点捕获朱元璋。随后,朱元璋採纳郭兴的建议,利用东北风而改用火攻,致使陈友谅部队大量受损。之后朱元璋利用鄱阳湖水位降低便于小舟活动,改为分兵水路围攻陈友谅。陈友谅突围时起雾,陈从船舱中探头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汉军溃败。随后朱元璋围攻武昌,并尽佔湖北各地。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元大都]][[齐化门]]外攻城而入,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长城以南的区域统治结束。
===北逃===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夜半开大都的[[健德门]]北奔,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妃、臣僚等逃离大都。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回到北方草原。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
===驾崩===
 
1370年5月27日(庚戌狗年五月二日,即元惠宗[[至正]]三十年、[[朱元璋|明太祖]][[洪武]]三年),惠宗因痢疾崩于[[应昌]],享年50岁。死后得[[庙号]]'''惠宗'''<ref name="惠宗">明[[王世贞]]《北虏始末志》(载于《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开门北遁,至应昌,二年殂,其国人谥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顺帝。”清《[[蒙古世系谱]]》卷四也有类似记载。</ref>,[[蒙古语]]称“乌哈噶图汗”。[[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上[[諡号]]'''顺皇帝'''。
==至元废科与至正复科==
 
[[至元 (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专权的右丞相[[伯颜 (元末)|伯颜]]使得惠宗下诏停止科举取士,因为伯颜专权到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原本定于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元五年(1339年)在[[大都]]举行的两次科举取士都被迫停止,史称“[[至元废科]]”。
==家世背景==
 
*高祖父:明孝太子[[真金]],[[元世祖]]嫡子,高祖母[[阔阔真]]王妃。
 *曾祖父:[[答剌麻八剌]],忽必烈太子[[真金]]之次子,曾祖母[[答己]]王妃 
*祖父:[[元武宗]]海山,祖母亦乞烈妃子。
 
*生父是[[元明宗]],生母是[[葛逻禄]]人[[迈来迪]]。
 
*[[延祐]]七年四月十七日(1320年5月25日),生于北方草原,[[元惠宗]]顺帝是[[元明宗]]的长子、[[元武宗]]的长孙。
==奇闻轶事==
 
===顺帝荒淫到什么程度?最终他是怎么死的?===
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他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他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顺帝是 [[ 蒙古族 ]] 人,他于1320年出生,在位37年,庙号 [[ 惠宗 ]] 。政治上,他算不上一个好皇帝,权臣当政,风雨飘摇。生活作风上,他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荒淫无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向儿子传授性学的皇帝。
元顺帝上位之时元朝已处于衰退时期,但作为一国之君,元顺帝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把权力扔在一旁,使得乱臣贼子专权。专心研究男女双修,把朝廷大事都交给了太子,越来越沉沦,他宠幸着一个叫做 [[ 哈麻 ]] 的臣子,哈麻知道元顺帝喜欢玩乐,于是他就安排了一个人教他淫术,男女赤身裸体在后宫之中淫乱作乐。
元顺帝整日与十个“ [[ 倚纳 ]] ”宠臣在宫中群交滥交,性活动的过程扑朔迷离,骇人心目:各人赤身裸体,脑袋上都戴顶高色黄帽,上缀黄金打制的“佛”字,手执念珠,光屁股列队在大殿内边行走边念咒语。元顺帝沉迷其中,以此为乐。
元顺帝“ [[ 鲁班天子 ]] ”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厌倦之前的玩法后又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漂亮的宫女,称为十六“ [[ 天魔 ]] ”,让她们身披五彩璎珞,头戴象牙佛冠,在龙舟上载歌载舞,供他与侍臣们观赏嬉戏。元顺帝为大臣们设计庭院楼阁图样,然后交给工匠照此修建。
他的臣下多为趋炎附势之徒,为博得皇帝的开心,就称他为“鲁班天子”, [[ 元顺帝 ]] 荒淫的本性简直暴露无遗。
不仅自己与臣下快乐,顺帝表示“太子苦不晓秘密佛法,此秘戏可以延年益寿呵”,于是他又让秃鲁帖木儿教太子有样学样,“未几,太子亦惑溺于邪道也。
这一点,元顺帝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向儿子传授性学苦怪大法的皇帝。
有人因此说他是个昏君,但在我看来元顺帝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庸君”一词最适合他。也许他也想治理好国家,挽救濒危的 [[ 元朝 ]] 于水火之中,使得国力恢复,但是他有心无力,权利全部掌控在权臣手中,又不从实际的社会环境考虑。只能“碌碌无为”,成为庸君。
而从元朝末期就能看出来,元顺帝最后被明朝军队击败,仓皇北逃,丢失了元朝南部大部分领土,成为了逃亡的皇帝并在逃难中病死。
==视频==
 =====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
{{#iDisplay:p0831nlu9jm|640|360|qq}}
 =====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元顺帝对付自己老婆儿子都忙不过来! =====
{{#iDisplay:w0737k11may|640|36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