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4
次編輯
變更
元顺帝
,無編輯摘要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ref name="源流、罗">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ref>;{{bd|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catIdx=B孛}}),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鑑]]》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ref name="惠宗" />,[[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或{{Mong|m=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 <br />ᠬᠠᠭᠠᠨ|Ppp=uqaγan-tu qaγan}}<ref>《[[黄金史纲]]》</ref>),[[明朝]][[諡号]]为'''顺皇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ref>《[[三垣笔记]]》</ref>,[[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以他为首的[[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