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異黃酮素

增加 5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含量==
===豆科植物含量最高===
豆科的大多數成員都含有大量的異黃酮。對各種物種的含量分析發現,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中金雀異黃素和黃豆苷元的含量最高。各種豆類包括大豆(Glycine max L.)、綠豆(Phaseolus vulgaris L.)、苜蓿芽(Medicago sativa L.)、 [[ 綠豆 ]] 芽(Vigna radiata L.)、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 葛根 ]] (葛根L.)、紅三葉草花和紅三葉草 ( Trifolium pratense L.) 的雌激素活性已被研究。由豆類製成的高度加工食品,如豆腐,保留了大部分異黃酮含量,而發酵味噌則增加了含量。豆漿的異黃酮含量比醬油高得多,但發酵大豆的含量要高得多,其中豆豉的異黃酮含量最高。其他膳食來源包括鷹嘴豆( biochanin A )、 [[ 紫花苜蓿]]( formononetin ) 和 [[ 花生]]( genistein )。
==食物來源==
黃豆食品是大豆異黃酮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亞洲人包括中國人及日本人的傳統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然而直到20世紀,在美國黃豆仍然主要作為牲畜的 [[ 飼料 ]] 之一。大豆異黃酮的食物來源,最重要的就是黃豆及其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干、豆粉、素肉、納豆、味噌等,此外毛豆、山藥、甜豆、豌豆、四季豆、 [[ 地瓜 ]] [[ 花椰菜 ]] 、芹菜及菇蕈類(如:香菇、木耳)也都含有,但份量遠低於黃豆,其餘食物則含量很少或甚至沒有。
==其他來源==
異黃酮也存在於動物源性食品中,例如奶製品、 [[ 肉類 ]] 、雞蛋和海鮮,但對總攝入量的總體貢獻很低。在使用喬利伍德麵包工藝的國家,例如在英國,麵包是大豆異黃酮的來源。
食用富含異黃酮的食物或膳食補充劑正在初步研究中,因為它可能與女性絕經後癌症和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降低有關。使用大豆異黃酮膳食補充劑可能與減少絕經後婦女的潮熱有關。大豆異黃酮可以作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底物,從而競爭性地抑制甲狀腺激素的產生。
儘管經常使用異黃酮補充劑,但關於安全性和副作用的數據不足。異黃酮在美國具有GRAS地位。在對絕經後婦女異黃酮補充劑的風險評估中,歐洲食品安全局發現攝入量高達 150 毫克/天沒有不良影響,儘管它批評缺乏數據。
==與疾病相關性==
大豆異黃酮普遍應用於改善女性荷爾蒙的相關症狀,如更年期後體內荷爾蒙改變,所引起的熱潮紅、 [[ 盜汗 ]] [[ 心悸 ]] 等不適症狀,臨床上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雖可幫助減輕更年期症狀,也可能會提高乳癌、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率。
=== 改善更年期婦女熱潮紅症狀 ===
根據美國「更年期雜誌」的臨床報告,以75名有明顯熱潮紅之更年期婦女為受試對象(每天至少出現7次熱潮紅症狀),每天給予70mg大豆異黃酮持續4個月,結果顯示:大豆異黃酮具有明顯改善更年期婦女熱潮紅症狀的效果,可減輕更年期所帶來的不適感。但是要提醒的是大豆異黃酮雖然有助於改善更年期不舒適,卻無法取代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功效,即停女性荷爾蒙藥物改服大豆異黃酮補充劑,是不能達到相同效果的。
=== 鈣質保留預防骨質疏鬆 ===
大豆異黃酮對骨質疏鬆也有幫助,大豆異黃酮可協助體內鈣質保留以預防骨質疏鬆,在義大利的研究證實,大豆異黃酮可減少骨質流失,並且明顯增加骨質生成作用。根據日本的研究指出:每人每天應攝取的異黃酮量為40~80毫克即可維護[[骨密度|骨質密度]]。另外 [[ 動物 ]] 試驗也發現,每天9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可以有效增加骨質密度,因此 [[ 大豆異黃酮 ]] 與足夠的鈣質攝取,再加上適當的運動,對於更年期婦女的[[骨骼]]保健是相當重要的。
===對心血管具保護作用===
大豆異黃酮有保護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因為大豆異黃酮可降低血管中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故可減少血脂肪沈積在血管壁,避免血管硬化阻塞,因此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減少 [[ 冠狀動脈 ]] 疾病的發生。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對黃豆蛋白所做的健康宣稱指出:配合低飽和脂肪(每餐1公克以下)、低膽固醇(每餐20毫克以下)飲食,每天攝取25公克黃豆蛋白,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大豆異黃酮還有抗氧化的功效,減少細胞受到自由基的傷害,因大豆異黃酮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減少細胞氧化及減少血中脂質過氧化物,根據臨床研究,並非大豆異黃酮本身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是大豆異黃酮具有啟動體內抗氧化系統的功能,可以促進榖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活性,一般認為這些抗氧化特性也可能與慢性病或癌症的預防有關。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