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42
次編輯
變更
何家槐
,無編輯摘要
'''何家槐''' (1911年8月21日-1969年) ,筆名[[永修]]、[[先河]]等。 出生日期 1911年8月21日, 出生地浙江省義烏。(中共黨員)。
1932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在[國民黨]軍事指揮機關、江浙兩地任教並從事譯作工作,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後任教於[馬列學院]、[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後到皖北參加土改工作。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8年赴(波蘭)、(蘇聯)等國學,
1964年調任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黨委委員。"文革"中遭受迫害。1964年8月前一直在[馬克思列寧學院](即中央高級黨校)任教。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工作。
==加入左联==
1933年春,何家槐就读于暨南大学外文系。当时暨南大学“左联”小组[[孙石灵]]、[[陈白曙]]、[[雷溅波]]、[[谭林通]]等人看到他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决定吸收他加入“左联” <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zk4tAQAAIAAJ&q=%E4%BD%95%E5%AE%B6%E6%A7%90+%E5%8A%A0%E5%85%A5%E5%B7%A6%E8%81%94&dq=%E4%BD%95%E5%AE%B6%E6%A7%90+%E5%8A%A0%E5%85%A5%E5%B7%A6%E8%81%94&hl=zh-TW&sa=X&ved=0ahUKEwi175ed_IbhAhUGQLwKHb-qCdwQ6AEIKDAA</ref> 。另据 [[ 尹庚 ]] 回忆,[[尹庚]]在担任“左联”闸北区支部组织委员期间,于1933年春天到暨南大学约何家槐同志几次谈话后介绍他参加了“左联”。而何家槐在自己的履历表中则称自己由[[周文]]介绍参加“左联”。在尔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何家槐先后介绍青年作家[[张天虚]]、[[马子华]]、[[老童]]、[[齐速]]、[[李应声]]、[[王玉青]]、[[吴竟]]等加入“左联”。
何家槐在暨南大学是学英语的,又是高年级学生。“左联”小组考虑到他会惹起“职业学生”的注意,因而不久就让他离开了该校,安排他和[[沙汀]]、[[欧阳山]]、[[艾芜]]、[[叶紫]]、[[杨骚]]、[[穆木天]]、周文等一起参加了“左联”创作研究委员会的工作。何家槐和他们一起负责对“左联”成员的作品进行评论,好的推荐发表,差的提出修改意见。此外,他也曾参加“左联”小说创作委员会和大众文艺委员会的工作,并曾任大众文艺委员会的主任,研讨怎样加强工农联系,怎样培养工农通讯员和工农作家等问题。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