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卡洛·白貢齊

增加 10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史特拉底瓦里家族工作坊的继承人==
1740-1745年父子三人協助[[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Stradivari, 1671-1743)與[[歐莫柏諾]](Omobono Stradivari, 1679-1742)製琴。1745年,卡洛經由[[保羅·特拉底瓦里]](Paolo Stradivari, 1708-1776)之手接管了史特拉底瓦里家族的工作坊,之後白貢齊家族便長期住在史特拉底瓦里家族位於聖多明尼克教堂(Piazza San Domenico)的住宅,繼續沿用史特拉底瓦里的製琴工具、模板及材料。有學者認為他是史特拉底瓦里最優秀的學生及繼承人。然而就製琴風格而言,卡洛幾乎承襲了瓜奈里家族的特徵。1747年逝世後由兒子[[米凱萊·安傑洛·白貢齊]](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721-1758)和孙子Nicolo繼承,但克里蒙納光輝的製琴史也隨之逐漸衰微。大部分的製琴師在幾十年後離開了克里蒙納,並跟隨米蘭(Milan)與杜林(Turin)學派展開新的製琴路線<ref>{{cite news | url =https://tarisio.com/cozio-archive/browse-the-archive/makers/maker/?Maker_ID=59&l=yes | title =Carlo Bergonzi | publisher =tarisio.com | accessdate =2019-03-16}}</ref>。
早期作品充滿著優雅風格,其中有兩個傑出的特色:一為琴頭上明顯而突出的“耳朵”;二為方形的琴身輪廓。他製作的漩渦狀琴頭極其獨特,雕刻地非常勻稱整齊又清楚俐落,且與當代克里蒙納製琴師大不相同。琴頭正面的“耳朵”看起來特別突出,中腰部分較為狹窄,C側板上方的兩個邊角成直角形的凸出,使琴身呈方形的輪廓,而這種獨特的形狀是瓜奈里家族的樣式。F孔的形狀雕刻精美,很明顯地受到史特拉底瓦里的影響,但一般而言較為寬長。如仔細觀察會發現,背板上的pin點呈方孔形狀而非圓形,這是一個超乎尋常的特點。卡洛早期的提琴色澤近似於史特拉底瓦里紅色調的油漆,塗漆特別薄且色彩更為強烈。獨特的音色特質不易辨認,更由於稀有罕見,因此通常轉手於收藏家之間,而非演奏家之中。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Category: #参考资料待查]]
[[Category: #检查]]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