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是[[File: 北宋]]诗人 李廌 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李廌(画像)</big>[https://image.gushimi.org/file/c100696b6552f436f8a7e67e4c04a40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gushiji.cc/shiren/lizhi1.html 来自 古诗集网 的 图片]]]作品之一。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是[[北宋]][[文学家]] 李廌 的作品之一。 ,原名 李 廌[[诗歌]]在宋代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李廌: 豸, 字方叔, 后改名廌。自 号 齐南先生、 太华逸民 ,后人又称其为济南先生 。李是北宋后期著名的[[ 汉族文学家]] 和诗人 , 华州(今生于[[ 陕西宋仁宗]] 华县嘉祐四年(1059年),卒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 人。6岁而孤 , 能发奋自学 一生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五朝 。 少以文为 师从 苏轼 所知 , 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 成为" 煊赫一时的 苏门 六君 弟 子",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ref>[https://www.cidianwanggushiwen.com/lishi/zhishi/5zuozhe/15685yr100.htm html 苏门六君子 宋代名家“陈师道” 介绍及作品], 词典 古诗文 网</ref> 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师友谈记》十卷、《德隅堂画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 并称为“苏门六君子” 。
<center>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center>
|[北宋]李廌}}
== 人物 作者 生平==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 李廌少年时代便有才名 , 《宋史· 李廌 感 传》载其“能自奋立,少后,以学问称乡里”。《四库全书提要》对其也评价甚高,称 其 知遇之恩 “小气横溢,其文竞条畅曲折 , 辩 而 悲怆痛哭 中理,大略与[[苏轼]]相近。”即便是当时 , 作祭 李廌也受到了众多知名文人的广泛赞誉。苏轼称其 文 日:"皇天后土 “笔墨澜翻,有飞砂走石之势” , 鉴一生忠义 “李 之 心;名山 仪称其诗文“如 大川 东注,唇夜不息 , 还万古 不至于海不止”。[[周紫芝]]亦云“自非豪迈 英 灵 杰 之气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30/22/28367213_649916423.shtml 苏轼与李廌] , 个 过 人 图书馆,2017-04-30</ref>" 十倍,其发为文 词 语奇壮 , 读者无 何以痛快若是”,并称他为“ 不 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 羁之才” , 生活清苦 能与秦观 , 卒年51岁 张耒相提并论 。
== 虽然 李廌 主要 才华横溢,在当时文坛上颇具声名,但是 作 品==为一名具有正统思想的封建文人,在那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下,李廌必然选择[[科举]]之路。然而命运多舛,李廌科场几度失利,其师苏轼以及当时众多知名人士都为之叹息,后因为种种原因,他又数次与机遇擦肩而过,终未步入仕途,是“苏门六君子”中唯一一位以布衣终身的文人。这对于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李廌来讲的确是一种人生的悲剧。在中年之后,李廌经历了生活的砺练,最终从科举的阴影中走出来,绝进取意。晚年他定居长社,以淡泊心态应对名利,信道自守,完成了人格的提升。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 == 文学 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 成 》本。就==
李廌 诗 著述丰富,有《济南集》二十卷,又名《月岩集》,然而历经明末清初的动乱,很多作品都散佚不传。今存《济南集》为清代四库馆臣<ref>[http://www.wenming.cn/wenshi/wszw/201203/t20120322_573077.shtml 四库馆臣论西学——文明碰撞与冲突下的抉择] , 以影印 中国 文 渊阁 明网,2012-03-22</ref>自 《[[ 四库全书永乐大典]]》 本 中辑出,共 为 底本 八卷,计古诗三卷,律诗绝句共一卷,赋、铭、议、论、序、记、书启等四卷。此外 , 校以近人[[ 李 之鼎]]宜秋馆 廌还创作有品评艺术的《德隅斋画品》和记载琐言杂记的 《 宋人集 师友谈记 》 丙编本(简称宜秋本) 。 新 李廌的部分作品在当时还被 辑 为《李方叔遗稿》一卷,后收入《两宋名贤小 集 外诗附於卷末 》 。
==视频==
===<center>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04 苏轼送李廌落第诗与 30分钟了解 宋 代科举朝(北宋篇)</center><center>{{#iDisplay:f31621ied8fl32034jsm6l|560|390|qq}}</center>
<center> 涨知识!通过 《 宋史》《金史》《辽史 永乐大典 》 三史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认识中国古代</center><center>{{#iDisplay:r0561dw4xdww0797h1wll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