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增加 4,55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李廌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李廌(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c100696b6552f436f8a7e67e4c04a400.jpg 原图链接] [https…”
[[File:李廌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李廌(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c100696b6552f436f8a7e67e4c04a40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ji.cc/shiren/lizhi1.html 来自 古诗集网 的图片]]]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是[[北宋]][[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之一。李廌[[诗歌]]在宋代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李廌: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zhishi/5/15685yr.htm 苏门六君子介绍],词典网</ref>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师友谈记》十卷、《德隅堂画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

<center>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center>
{{Cquote|
佑圣生贤佐,天心在抚民。

昌期应治运,谷旦降元臣。

四序功成晚,三台耀拱辰。

严凝气刚劲,謇谔性忠纯。

凛凛风霜操,优优雨露仁。

高才映今古,妙学洞天人。

黼黻文华国,渊源德润身。

四朝师令望,百辟仰清尘。

射策明三道,观光耀九宾。

咸知帝赍说,复诵岳生申。

视草金銮殿,登庸凤诏春。

夔龙名不陨,鲁卫政相因。

交荫槐阴茂,联华棣萼亲。

庙堂熙帝载,衮绣并天伦。

政柄劳无惮,侯邦逸久均。

偃藩心固乐,调鼎味宜新。

上宰虚黄阁,除书下紫宸。

百神怀景福,万化入鸿钧。

阴德施黎庶,休功格昊旻。

自当侔带砺,讵止约松椿。

贱士睎高躅,趋风愧下陈。

愿言千万寿,献颂敢辞频。
|[北宋]李廌}}

==人物生平==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怆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30/22/28367213_649916423.shtml 苏轼与李廌],个人图书馆,2017-04-30</ref>"词语奇壮,读者无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生活清苦,卒年51岁。

==李廌主要作品==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视频==
===<center>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04 苏轼送李廌落第诗与宋代科举</center>
<center>{{#iDisplay:f31621ied8f|560|390|qq}}</center>

<center>《宋史》《金史》《辽史》三史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center>
<center>{{#iDisplay:r0561dw4xd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4,7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