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闍黎

移除 2 位元組, 2 年前
阿闍黎之分
密教之阿闍黎即一般所習稱之上師、金剛上師。如上記叮說能任灌頂授法之阿闍黎,又稱大阿闍黎。然據密教諸經軌所載,一般阿闍黎亦可分為學法灌頂之阿闍黎與傳法灌頂之阿闍黎,兩類皆有多種之別。
== 阿闍黎 多種 ==
在印度古代,阿闍梨本為婆羅門教中教授弟子有關吠陀祭典規矩、行儀之師,此一名詞後為佛教所採用,且於佛世時已普遍使用。據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捲上載,阿闍黎有五種:
(一)出家阿闍黎,受戒時之授十戒師,故又作十戒阿闍黎。
(四)受經阿闍黎,教授經典讀法、意義之師。
(五)依止阿闍黎,與比丘共居,指導比丘起居之師;或比丘僅依止從學一宿之師,亦可稱依止阿闍梨。以上五種加上剃髮阿闍梨則為六種阿闍梨。
 
==三師七證==
受具足戒時,須有三師、七證師等十位。三師,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小乘受戒法必須有三師親臨;而大乘受戒法,根據觀普賢經,得以釋尊、文殊、彌勒像替代。如大乘圓頓戒,即以釋尊為戒和尚,以文殊為羯磨阿闍黎,以彌勒為教授阿闍黎。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