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裕德

增加 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孙裕德'''(1904年—1981年),祖籍宝山县月浦新兴镇 ,1904年11月23日出 生于上海。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生前历任上海民族乐团第一副团长、中国音乐家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还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委员。
== 音乐成就:洞萧与琵琶琴弦勒出血印==
1924年,孙裕德师从上海派琵琶宗师汪昱庭学习大套琵琶曲。[[汪昱庭]]的传授严格认真,他的学艺生涯十分认真刻苦,每次上课回来便埋头苦学。白天上班干活,夜晚才能挤时间练习乐器。有时怕太晚了吵醒家人,他便躲到晒台上去练习。下雪天十只手指从冰凉僵直练到手心发热出汗为止,初学时,琵琶上常常留下道道被琴弦勒出的血印。
凭着他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攻克了一首又一首艰难的乐曲,演奏技巧迅速提高,日趋成熟,他的琵琶及洞箫演奏技巧三十年代已在上海民乐界享有盛名。1925年,以[[李廷松]](琵琶)、[[孙裕德]](洞箫)、[[李振家]](二胡,去世后由[[苏祖扬]]顶替)、[[俞樾亭]](扬琴)等4人为骨干的“霄乐团”(团长李廷松)活跃于上海的音乐舞台。他们的演奏活动十分频繁,于是名声日增,影响所及,连各国驻沪领事馆、苏联驻华大使馆也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奏,在当时国乐界有很大影响。
==音乐成就:洞萧与琵琶==
孙裕德的洞箫演奏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吹箫技艺细腻生动,口风控制极佳,音色浑厚清越,被人誉为“箫王”。 他对洞箫的演奏,要求高雅朴实,最忌花俗虚浮的吹法,既保留了传统的优良部分,又不断改进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他用九孔箫与吴景略、张子谦合奏的《普安咒》、《梅花三弄》、《潇洒水云》等琴曲,配合默契,扣人心弦。清雅的箫声如行云流水融合于铮铮的琴声之中,意境深邃,令人遐想联翩。他与张子谦的琴箫合奏,在20世纪50、60年代一直是上海民族乐团的保留节目,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关于洞箫演奏艺术的著作《洞箫吹奏法》。<ref> {{cite web | url =https://www.redian.us/2018/12/03/%E5%85%B8%E9%9B%85%E8%B3%AA%E6%9C%B4-%E6%B2%89%E9%AC%B1%E5%B9%BD%E5%8F%A4-%E6%B4%9E%E7%B0%AB%E5%90%8D%E5%AE%B6%E5%AD%AB%E8%A3%95%E5%BE%B7/ | title =典雅質朴 沉鬱幽古——洞簫名家孫裕德 | accessdate =2019-02-27}}</ref>
{{Reflist}}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