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示剑

增加 6,840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示剑''',外文名:SHECHEM,基督教圣经地名。 “基督教<ref>[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0-29/2622752.shtml 基督教的主要…”
'''示剑''',外文名:SHECHEM,基督教圣经地名。

“[[基督教]]<ref>[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0-29/2622752.shtml 基督教的主要圣礼和节日],中国新闻网,2010-10-29</ref>”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6057.html 揭秘基督教分支: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千年恩怨],趣历史,2018-11-23</ref>。

==简介==

[[巴勒斯坦]]中部一重镇,历史悠久,与很多历史事件均有关连。此地于圣经中通常称为示剑(s%#k[em),但亦曾有一次称为 Sichem(创十二6,AV〔和合本仍作“示剑”〕),两度称作 Sychem(徒七16,AV 〔和合本仍作“示剑”〕)。示剑位于以法莲山区(书廿7),在基利心山附近(士九7)。今天的巴拉达废丘(Tell Balat]a)就是示剑的原址,此废丘位于介乎北面以巴路山和南面基利心山之间的谷地的东端,约在耶路撒冷以北五十公里及撒玛利亚东南九公里。

示剑是在创世记中第一个提到的巴勒斯坦地点。亚伯兰在这里的“摩利橡树”旁边安营(创十二6)。当时,“迦南人住在那地”,但耶和华向他显现并重申与他立约时所赐的应许。亚伯兰于是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十二7)。

亚伯兰的[[孙子]]雅各从哈兰回来后,到了示剑的一座城撒冷,就在他向当地希未首领哈抹(创卅三18-19,卅四2)所买的一块地上支搭帐棚(创卅三18-19)。哈抹之子示剑玷污底拿后,西缅和利未将这里的男人杀光(创卅四25-26),而雅各其他的儿子则把那城掠夺一空(27-29节),但雅各就这行为而谴责他们(创卅四30,四十九5-7)。

在这里,雅各将“外邦的神像”埋在橡树底下(创卅五1-4),并为伊利伊罗伊以色列(“神,以色列的神”,创卅三20,*神的名字)筑了一座坛。后来,约瑟在示剑附近肥沃的草原上找寻众兄长(创卅七12起)。

从亚玛拿废丘(Tell el-Amarna)的书信中(ANET,页477、485-7、489-90),我们获悉这城于主前第十五世纪落入哈皮鲁人(Habiru)之手。这城的名称可能早在主前第十九至十八世纪的埃及记录中已经出现(ANET,页230、329)。

[[以色列]]人占领了巴勒斯坦后,约书亚招聚百姓在示剑重新与神立约。为〔近〕东人所熟悉、介乎主前1500年至700年的典型立约模式,有好些特色都可以在书八30-35中找到(*献祭与祭品,I. c. 2)。约书亚临死前再次召集所有长老往示剑,重申神的约;约书亚获他们起誓矢志效忠于他们的神──他们的王(书廿四)。现代许多学者认为这些集会是有力的证据,显示出示剑乃支派同盟的中心(参 M. Noth, The History of Israel, 1958)。

以法莲和玛拿西之间的边界从示剑城附近经过(书十七7)。这城乃众逃城之一,亦是分配给哥辖族利未人的利未城邑(书廿7,廿一21;代上六67)。示剑位于以法莲的地方(代上七28),以色列人在这里埋葬了从埃及带出来的约瑟的骸骨(创五十25;书廿四32)。

在士师时代,示剑仍然是[[迦南]]偶像崇拜的中心,而巴力比利土(Baal-herith,“盟约之主”)神庙在基甸之子亚比米勒的故事中也有提及(士九4)。亚比米勒的母亲是示剑人,他说服那城的居民立他为王(士九6;参八22-23)。接着,他杀尽基甸的其他子裔,只剩下约坦逃过这场血光之灾。约坦在基利心山说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比喻(士九8-15),呼吁示剑人离弃亚比米勒。三年后,他们果然如此行事(22-23节);然而,亚比米勒摧毁示剑(第45节),并攻陷巴力比利土神庙的卫所,还将卫所连同在那里避难的人全部烧了(46-49节)。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众民在示剑摒弃罗波安,另立耶罗波安为王(王上十二1-19;代下十1-11)。耶罗波安重建示剑,并一度以此城为首都(王上十二25),只是后来迁都往毗努伊勒,后再迁往得撒。示剑的重要性从此降低,但直至撒玛利亚在主前722年失陷后多年,这城仍然存在,因为迟至主前586年,仍有示剑人前往耶路撒冷献祭(耶四十一5)。

以色列人被掳后,示剑成了撒玛利亚人的主要城市(传道经五十26;Jos., Ant. 11. 340),他们在那里建了一座圣殿。主前128年,约翰许尔堪(John Hyrcanus)攻占这城(Jos., Ant. 13. 255)。犹太人首次叛变时,维斯帕先(Vespasian)在示剑附近扎营。战后,这城获重建,并被命名为夫拉维尼亚波利(Flavia Neapolis),为记念[[罗马]]皇帝夫拉维维斯帕先(Flavius Vespasianus;现代的那布鲁斯 [Nablus] 由此得名)。

在巴拉达废丘的重要挖掘,分别由沃津格(C. Watzinger, 1907-9)、塞连(E. Sellin)及其同事(介乎1913至1934)和赖特(G. E. Wright, 1956-66)进行,揭露了这地点由主前四千年期中叶至主前约100年这希腊城市被摧毁时之间的历史。虽然这地在主前四千年期铜石时代已有一个相当大的村庄,但其有史时期乃始于主前约1800年的铜器时代中期,并在许克所斯时期(主前1700-1550)达至高峰。在这期间,有几个庭院庙宇建成,城墙也建造起来了。大约主前1600年,一堵巨大的石墙屹立于此,早期的[[城墙]]被覆盖了,一个堡垒式的庙宇建于其上,这建筑物一直存留至主前约1100年,期间有一些改动。这庙宇的后期形式可能就是初代以色列人所熟悉的巴力比利土神庙(士九4)。直至主前第九至第八世纪为止,示剑都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之后才开始衰落。大量倒塌下来的砖块和焚烧过的碎片,证实这城在主前724至721年被亚述摧毁。随后的四个世纪,示剑城变回一条村庄;直至大概在主前325年至108年之间,示剑成为撒玛利亚人的中心,遂获新生。来自这段时期的钱币,一直不断。到了主前约108年,示剑遭约翰许尔堪摧毁,此后不存。

究竟示剑是否约四5所提到的*叙加?这问题尚待解决。在巴拉达废丘中只发现了少许来自罗马时代居民的痕迹,叙加可能就位于附近。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276,0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