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曹化淳

增加 8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曹化淳'''({{bd|1589年||1662年||C曹}}),字如,號止虛子,武清王慶坨人。生於萬歷十七年,卒於康熙元年。家境寒微,十二歲入宮,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後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孫[[朱由檢]],後來王安遭到魏忠賢的陷害,曹化淳還被牽連發配到南京。直到1628年朱由檢崇禎繼帝位,曹化淳才被召回, 極受崇禎帝寵信,負責處理[[魏忠賢]]時期的冤案,平反昭雪兩千餘件。
魏忠賢倒臺之後,朝廷風氣煥然一新。曹化淳被崇禎皇帝重用, 崇禎 十一年間,他已經做過兩督東廠、忠勇勇衛總督、總管太監、兼掌御馬監等職位。  崇禎十一年,修建盧溝橋城堡拱極城時,積極籌劃銀兩,第一次籌到六萬二千八百六十五兩三錢五分四厘;第二次三萬五千八百八十六兩八錢六分七厘;第三次五千兩。建城資金69%以上系曹化淳籌集。此舉詳見於「明太監武俊自述碑」(又名「修建拱極城碑記」)。該碑複製品現鑲嵌在北京盧溝橋東側宛平城城門洞內。因他辦事很有魄力,皇帝稱讚他「公清直亮」,故而把監管軍隊的重要大權交給他。<ref name=“zi">{{cite web |url=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k8v1Bf | title=揭秘:最後的忠誠——明末第一背鍋太監曹化淳的忠義一生! | language=zh | date=2017-08-12  | publisher=字媒體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3-07}}</ref>
明朝軍制規定,皇帝擁有一支負責內廷的御林軍。明成祖曾選拔數萬精壯勇士組成這隻軍隊,可是到了崇禎時期,這支御林軍已經分爲了勇衛營和四衛營,震懾力也大不如從前。 曹化淳擔任勇衛營總督期間,他明白軍隊要想強大,必須要有才之人來領導。於是,曹化淳開始各地招募勇武之士,四處尋找優秀將領,最終,大將[[孫應元]]、[[黃得功]]等人應邀加入,這支軍隊,在曹化淳和大將的領導下,軍紀嚴明,征戰南北,掃平起義軍,抵禦清軍。
不久之後,清軍進入北京,出於尊重前朝皇帝,或許也為了收買人心,為崇禎皇帝辦了三天喪事,追贈廟號懷宗。
約半年後 明亡后 [[ 曹化淳三次上書(《武清縣誌》記載上書全文)清朝 順治]] 皇帝 抵達北京時 曹化淳出人意料地從天津趕到北京,上疏 請求 維修和 妥善 處理 保管 崇禎 、后 ,得到批准后又親自奔走,向各方籌劃資金數千兩,親自督 陵墓 作,順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並直接放權讓他負責辦理 <ref name=“zi"/>
就在這個時候,順天府文人[[楊博]],宛平文人[[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曹化淳自我上疏辯解,言當時本人並未在北京,此乃誣陷。<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288q399.html | title= 明末太監曹化淳簡介,曹化淳有沒有放闖王李自成進宮? | language=zh | date=2018-04-07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3-07}}</ref>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