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伍連德

增加 1,18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伍連德.jpg|thumb|250|缩略图|右|[http://news.sohu.com/20070529/n250275374.shtml: 伍連德 (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 ]]]'''伍連德''' 字星聯,祖籍廣東台山,出生於英屬馬來亞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檳城州) 及中華民國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 。20世紀初為 ),生卒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 國籍: 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 華人民 衛生 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生平==伍連德,馬來西亞華僑,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深入疫區領導防治。伍連德里程碑式地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他認為,當時哈爾濱的情況屬於“肺鼠疫”,也就是從人到人的傳播,沒有動物這個橋樑。這跟此前的通過老鼠、旱獺、跳蚤傳播的“腺鼠疫”有著本質區別。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1918年,創建北京中央醫院(今位於白塔寺的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分院)並首任院長;1922年,受奉天督軍張作霖委託,在瀋陽創建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該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型軍醫院;1926年,創辦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並任第一任校長。==生平亮點==1935年以其「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發現了旱獺在其傳播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1] 諾貝爾獎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諾貝爾基金會網站上披露。儘管當時他有英國僑民身份,但在諾貝爾獎候選人表中,其「Country」(國家)一欄是「CHINA」(中國)。伍連德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也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