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肅公

增加 75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吳肅公 (1626年-1699年) ''' ,字雨若,號晴岩,一號逸鴻,別號街南,安徽宣城(今屬安徽)人   (思想家), 於明崇禎六 卒1626 (1626 -1865年1699 ), 國籍: 明末 清初== 平== 師事同邑人沈壽民,入清後不仕,以賣字行醫為業,與黃宗羲、王猷定、徐枋、蔣平階、李鄴嗣、魏禧等交遊,曾言「宋之天下亡於蒙古,而人心不與之俱亡。」[1] 。文章似韓愈,後人稱他「文不苟作,同時惟顧炎武能之 」[2]。晚年多疾,患喘咳,又有足痿之病。 吳肅公堅守遺民節操,讀史重鑑,研究儒學,耽志古文,關注民瘼,痛斥流弊,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之中。吳肅公奉行“六經皆史”,“經史一家”的學術觀點,這是吳肅公學問的起點。吳肅公在《讀書論世》自序中云:“餘弱冠棄舉子業,竊有志 清康熙三十八 古學,乃取《左氏春秋》,班馬二史及涑水氏《通鑑》,以次讀之,……中 (1699年) 後頗好經術”。可見他的學術主要在兩個領域,一是儒學,二是史學 <ref>清初宣城望族與傳統學術:http://www.sohu.com/a/230798122_99949262</ref>==生平著作== 著有 《皇明通識》102卷(與其叔父吳坰合著),《讀書論世》16卷, 《明語林 》十四 》14 雲間雜記 闡義 12 《街南文集 》二十 》20 《街南 》7卷,《街南詩 集》 ,《明誠錄》1 闡義 易問 二十五 ,《下王》1卷,《正王或問》1 ,《姑山事錄》等
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