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曹禺

移除 6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曹禺''',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br>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曹禺(万家宝)<br>
| 图像 = [[File:曹禺01.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46/201011/t1514472.shtml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人物介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作为戏剧教育家,他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为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之一,他和大家一道,历经半个世纪的奋斗,把北京人艺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风格的闻名于世的剧院;作为一个天才的演员,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在世界戏剧文化史也有其地位。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他的剧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并以影视、京剧、歌剧、花鼓戏、音乐剧、芭蕾舞剧等艺术形式,在美国、苏联、日本、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他多次访问苏联、日本、印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曹禺法国最高荣誉军团勋章,以奖励他为中法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人物图片==
==婚姻家庭==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先后共有三位妻子,分别是郑秀、邓译生即方瑞、李玉茹。<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郑秀是曹禺的第一位夫人,同时也是爱曹禺时间最长的一位痴情女子。她是曹禺清华大学的同学。1933年早春,在学校的校园戏剧活动中,曹禺让好友孙浩然出面,特别邀请郑秀出演英国剧作家高尔斯华绥的话剧《罪》,担任女主角,同时开始了对郑秀的热烈追求。曹禺被郑秀的美丽而打动,几次追求未果,最后在曹禺的一场大病中两人开始相恋。经过3年的爱情长跑,1936年11月26日,曹禺与郑秀于南京平仓巷德瑞奥同学会举行隆重订婚典礼。曹禺穿西式燕尾服,郑秀穿旗袍。靳以、巴金从外地赶来参加。巴金送上一个洋娃娃,郑秀非常高兴:“我捧到了一个金娃娃,家宝要没有巴金的赏识,《雷雨》不出版,还只是一个穷学生。”马彦祥、张天翼等也出席典礼。1937年春,曹禺与郑秀在长沙国立剧校举行简单婚礼,校长余上沅主婚,宾客有吴祖光等剧校师生,曹禺和郑秀正式结为夫妻。<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和郑秀婚后不久,便和方瑞有了长达十年的婚外恋情。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处于半公开状态,曹禺数次向郑秀提出离婚,此时郑秀已育有二女,坚决不离,但二人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他们一直分居到1951年。郑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离婚。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郑秀于1989年10月去世,始终未再婚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1   1951 年曹禺与方瑞正式结婚,直到文革时期。曹禺没遭到批斗,被下放到农场劳改。方瑞受到惊吓身体垮掉,靠大量服食安眠药才能入睡。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离开了人世,临死时床上各处都散落着大量的安眠药片。<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方瑞去世后,郑秀及曹禺的儿女们有意两人复合。而曹禺却在1979年和李玉茹结了婚,至此开始了他的第三段婚姻生活。李玉茹陪伴曹禺走完了最后一程,直到1996年曹禺去世。
==个人作品==
==后世纪念==
*'''曹禺祖居'''<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祖居暨曹禺祖居博物馆,是在2010年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坐落于潜江市章华北路,曹禺文化产业园“梅苑”内,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4平方米。祖居内的“厅屋”、“堂屋”、“德馨堂”、“塾馆”及“万德尊卧室”、“台屋”等26间厅室是根据《万氏家谱*祖居》所记载的景况复原的,展出“曹禺家族谱牒”及曹禺祖上所留家什、农具等2000余件(套)。展线长820米,向人们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祖上耕读人家、书香门第的家族历史。曹禺祖居通过大量图片、文字、实物、音像、视频、雕塑等形式,集中展现了曹禺先生耕读世家的历史形态。曹禺祖居的落成,为世人了解曹禺,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曹禺提供了珍贵的资源。<br>
*'''天津故居'''<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是一栋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2008年被天津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纪念馆'''<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曹禺公园内,收藏曹禺人文资料3000余件,是目前国内纪念曹禺规模最大、拥有资料最丰富的专业纪念馆。曹禺纪念馆坐落於湖北省潜江市风景优美的曹禺公园内,它是馆藏资料丰富、具有较高艺术品位,也是我国最大的一所纪念曹禺的专业展馆,它将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所综合展示曹禺杰出贡献和影响世界的展览馆。曹禺纪念馆的前身为创建於1989年的潜江市曹禺著作陈列馆。时隔15年,为了迎接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进一步整合和开发曹禺人文资源,2013年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修建了曹禺纪念馆。<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纪念馆共两层,馆舍面积为3000平方米。第一层气势恢弘的大厅中央屹立着曹禺铜像,两侧石壁之上镌刻着《曹禺生平》和曹禺的名篇《我是潜江人》,大厅右侧是取自曹禺的父亲万德尊的诗词集《杂货铺》之名的参观接待厅,左侧是名人书画厅。第二层中央是取自曹禺名剧《雷雨》和散文集《迎春集》之名的会议厅和会客厅,两个主体展览厅位居其左右。这里珍藏着曹禺的著作、手稿、照片等各类实物资料3000余种(件),3个展区473米展线,按创作篇、演出篇、管理篇、教育篇、知音篇、乡情篇、缅怀篇等章,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全面介绍了曹禺的生平、创作及其剧作的广泛影响,充分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的人文魅力。<br>
==冠名奖项==
'''曹禺戏剧文学奖'''<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曹禺戏剧文学奖创办于1980年,曾名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2005年改名为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两年一届,是中国戏剧剧本创作的最高奖,在戏剧界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30多年来,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了400余部优秀剧作,推出了数百名优秀作家,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br>
==研究书目==
==人物编入==
{| class="wikitable"|-|[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Book/BookDetail?fn=R200706024 《简明曹禺词典》]<br>||[http://gongjushu.cnki.net/RBook/Book/BookDetail?fn=R201003027 《汉英中国文学词典》]<br>|| 《简明巴金词典》<br> |-| 《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br> || 《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br> || 《中国当代文学辞典》<br> |-| 《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 戏剧卷》<br> ||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br> || 《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br> |-|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br> || 《周恩来大辞典》<br> || 《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br> |-| 《文学百科大辞典》<br> || 《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br> ||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br> |-| 《中外文学名著词典》<br> || 《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第一分册》<br> || 《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br> |-| 《民国人物大辞典》<br> ||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二卷》<br> || 《20世纪中国文学图典》<br> |-|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
==参考资料==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