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焦佑衡

增加 1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AR0008265 1.jpg|thumb|500px|有框|右|[https://www.hbrtaiwan.com/event/201809anniversary/2018twceo.html 併購、育才並行 營收成長連四年逾一成 第15強: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
'''焦佑衡''', [[ 華新科]],[[PSA華科事業群 ]] 董事長。
焦佑衡50年次, [[ 美國 ]][[ 金門大 學MBA 學]][[MBA]] 畢業之後,到 [[ 日本 ]][[ 大和證券 ]] 擔任分析師,分析數字是本業,除了精通英、日文外,焦佑衡完整的分析師歷練,看遍各種產業,成為歸國經營事業的重要基礎。
30歲之前焦佑衡已回台,當時父親 [[ 焦廷標 ]] 旗下的 [[ 華新麗華 ]] 買下 以LED 以[[LED]] 為本業的 [[ 萬邦電子 ]] ,焦佑衡與其大哥商量,買下萬邦電子,並將華新麗華的 [[ 被動元件 ]] 事業切割而出,與其合併,1992年更名為 [[ 華新科 ]] ,正式開啟焦佑衡的創業之路。
華新科在焦佑衡帶領之下,已是國內 [[ 被動元件 ]] 第二大廠。
近兩年, [[ 被動元件 ]] 供需吃緊,價格不斷上揚,華新科營運連帶受惠,去年 [[ 收216收]]216.45億元,年增17.15%,連四年維持逾一成的成長態勢,市值增加920億,總 [[ 股東報酬 率1率]]1,313%,如今的風光,其實是苦撐過來的。焦佑衡坦言,曾面臨同業惡性擴產,被動元件價格崩跌,一度碰到生死存亡的關卡,只好減產因應,並更加強控制成本。<ref>[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265.html 《 [[ 哈佛商業評論 ]] 》全球繁體中文版 第15強: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 併購、育才並行 營收成長連四年逾一成]</ref>
2001年 [[ 華新科 ]] 掛牌上市,股號「2492」,是台灣老牌的電子廠,以生產大宗的 [[ 積層陶瓷電容 (MLCC ]]([[MLCC]] )、 [[ 晶片電阻 ]] 為主,見證台灣電子產業興衰,也養活許多家庭,華新人在台灣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迄今,焦佑衡領導 的PSA 的[[PSA 華科事業群 ]] 涵蓋 [[ 華新科 ]] [[ 瀚宇博德 ]] [[ 精成科 ]] [[ 華東科技 ]] [[ 信昌電 ]] [[ 台灣精星 ]] ,除了華新科 在MLCC 在[[MLCC]] [[ 晶片電阻 ]] 高居全球前三大之外, [[ 瀚宇博德 在NB用PCB ]]在[[NB]]用[[PCB]] 板的市佔率逾45%,為全球第一大NB板廠; [[ 信昌電 ]] 也是國內少數跨足 [[ 被動元件 ]] 上游 的MLCC 的[[MLCC]] 粉末廠,事業版圖橫跨電子業所需的各類元件,對焦佑衡來說,這些零件是糧食,每個行業都要吃,需求不會快速增長,卻有十足的續航力。
焦佑衡拿 [[ 華東科技 ]] 當例子,華東排名不在前三大,但過去這幾年,除了 [[ 爾必達 ]] 倒掉那一年呈現虧損之外,年年獲利,「既然做不大,就聚焦」,把自己的東西做到最好!
焦佑衡說,做零件就是要專精,例如 [[ 手機 ]] 的RF 的[[RF]] ,華新科在手機領域很強,從手機零件中篩選出RF零件,確認這塊餅夠大,就把RF做得便宜,更有效率與競爭力。他笑說,從一般投資角度來看可能不是很好的標的,但穩定賺錢、配息,可照顧2,000~3,000名員工。
華新集團去年堂堂邁入五十周年,如今還是百大企業,焦佑衡感嘆,看盡各種變化,似乎活著就很高興,但也期許50歲的華新仍要像20歲的年輕小夥子一樣,保有活力。
「聚焦」需要強大執行力與紀律,好好做就會產生現金流,對員工、對股東有更好的回饋,會比較著眼思考對的方向,過去拚了命追求營收成長,沒有力氣思考三年、五年後的布局。
除了電子業,天秤座的焦佑衡也開始涉足 [[ 文創 ]] 產業, [[ 好樣VVG餐廳 ]] 日前在 [[ 台中歌劇院 ]] 開幕,他親自開幕剪綵,對於文創事業焦佑衡的想法很單純,希望台灣的年輕人在電子業、公家部門之外,有更多不同的選項。
焦佑衡奉勸年輕人,如果為了興趣,不要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做設計師、廚師,那怕是打球都好,一旦選擇就好好做。
2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