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瑞

增加 3,64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周朝瑞.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3041979703,1342277192&fm=173&app=49&f=JPEG?w=446&h=389&s=3D0AA7572F527EDC133471770300C068 原圖鏈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731135811353955&wfr=spider&for=pc 來自百家号汪时秀聊天下]]]
 
'''周朝瑞'''({{bd|1580年||1625年|catIdx=Z周}}),[[表字|字]]'''思永''',[[號]]'''衡臺''',[[山东]][[臨清]]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周朝瑞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明光宗]]時,擢[[吏科]][[給事中]]。[[天啟]]元年(1621年)遷[[禮科]][[左給事中]]。因[[王化貞]]事得罪[[魏忠賢]]的心腹[[徐大化]]。[[天啟]]五年(1625年)[[魏黨]]興大獄,逮[[太僕]][[少卿]]周朝瑞、[[左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給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陝西]]副使[[顧大章]]。同年六月,下[[詔獄]],[[錦衣衛]][[都督]][[田爾耕]]進行拷打,不久皆死于獄中,時謂“[[東林六君子]]”。[[崇禎]]初年(1628年)贈[[大理卿]]。[[南明]][[弘光]]朝時,追[[諡]]'''忠毅'''。
 
==人物生平==
 
周朝瑞学识渊博,性格耿直,对万历末年朝政腐败又优又愤。神宗死后,光宗嗣位。周朝瑞升为吏科给事中。他率先上疏提出给万历朝受错误处理的正派大臣平反,劝光宗近贤达,远小人。疏中还直言不讳地抨击了乱政的太监集团,因此受到太监集团嫉恨,加以罪名,他刚当吏科给事中4天,就被贬官外调。就在这时,光宗病故,16岁的熹宗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形势发生了变化,东林党人在朝中占据了优势.但是,太监与东林党人的斗争并没有停止,而且日益公开化、白热化。那些在争“三案”中袒护神宗郑贵妃的官员皆受到东林党人攻击,他们转而投到太监魏忠贤门下,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太监魏忠贤靠他的相好、熹宗的奶妈客氏逐渐牢固地控制住熹宗,进而掌握了朝政,形势因此转而对东林党人不利。
 
周朝瑞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一直站在反太监斗争的前沿。天启元年(1621年)他疏纠阉党邵辅忠,劝熹宗亲掌朝政,毋致大权旁落。次年,他针对魏忠贤每天引皇帝游嬉、不理朝政的情况,疏请熹宗御经筵,听朝臣讲课。接着,他又与左光斗等人弹劝阉党大学士沈榷,矛头直接对准魏忠贤,请皇上停止魏忠贤主持的“内操”,并指出沈浓贿路[[魏忠贤]]、客氏的事实。[[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
 
天启四年六月(1624年),[[杨涟]]弹勃[[魏忠贤]]24大罪,罪罪该斩,揭开了东林党人反太监决战的序幕。但由于熹宗相信魏忠贤,东林党人虽然声势浩大,也没撼动太监集团。其后,魏忠贤根据阉党分子提供的黑名单,开始对东林党人残酷报复。当其时,辽东、广宁相继陷于清手,辽东经略[[熊廷弼]]冤狱被捕。东林党人曾多方营救熊廷弼。在阉党官员授意下,魏忠贤逮捕了奔走营救熊廷弼的中书舍人[[汪文言]]。逼他诬陷杨涟、左光斗等人收受了熊廷弼的贿路。企图以此激怒熹宗,陷东林党人于死地。汪文言宁死不愿诬陷东林党人,北镇抚司阉党分子许显纯打死汪文言,编造了他的口供。诬杨涟受贿2万两,左光斗2万两,魏大中3千两,周朝瑞1万两,袁化中6千两,顾大章4万两。五月,魏忠贤矫命逮捕了上述6人,下之于诏狱(北镇抚司)。魏忠贤授意许显纯严加追比(比,拷打)。许显纯对6人施以酷刑,“六君子”三木锁身、五刑俱尝。三日一比,五日一刑,血肉横飞,肉腐蛆生。七月二十四日,杨、左、魏三人被许潜毙于狱中。八月二十八日,周朝瑞亦被暗害于狱中。崇祯初年,周平反,赠大理卿。福王时,溢忠毅。
 
与周朝瑞同案的袁化中是山东武定州(今惠民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也是东林党重要人物,与[[杨涟]]、[[周朝瑞]]等人同时被捕。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十九日被暗害于狱中,为“[[东林六君子]]”之一。[[崇祯]]初年平反,赠太仆卿。福王时,谧忠憨。<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731135811353955&wfr=spider&for=pc 中国古代故事:周朝瑞],百度汪时秀聊天下,2018-11-21</ref>
==參考資料==
*《明史》卷二百四十四
{{Reflist}}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