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鲁僖公

增加 12,28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时= 33年
}}
=='''鲁僖公'''==
''' [[ 鲁僖公]]''',([[史记]]作'''鲁-{釐}-公'''),'''姬'''姓,'''鲁'''氏。名'''申''',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 [[ 鲁国 ]] 第十八任君主。他为[[鲁庄公]]庶子,承袭鲁闵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在位期间执政为[[季友]]、[[臧文仲]]、[[公孙兹]]、[[孟穆伯]]、[[公子买]]、[[东门襄仲]]。
[[ 鲁庄公 ]] 死后,[[季友]]立 [[ 公子般 ]] 继位,为[[子般|鲁君子般]]。后[[孟庆父]]勾结私通的 [[ 鲁庄公 ]] 夫人[[哀姜]],杀死了鲁君子般,鲁庄公儿子[[鲁闵公|启方]]继位,是为[[鲁闵公]], [[ 季友 ]] 逃走。前660年,庆父与哀姜[[谋杀]]闵公,想自立为君,鲁人不服,要杀庆父,庆父逃到[[莒国]]。季友回国,立 [[ 公子申 ]] 为[[鲁僖公]],并迫使 [[ 庆父]][[自缢]]。
== ''' 人物简介'''==[[File:鲁僖公.jpg|缩略图|右|鲁僖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1082265244&di=8f21b33496c12ac8b21490a27b5cba15&imgtype=0&src=http%3A%2F%2F00imgmini.eastday.com%2Fmobile%2F20180924%2F20180924074640_9c8b3429a7222499ed896dfe56d2990a_1.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80924074640913.html 来自东方头条的图片]]]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薨,其继任者 [[ 公子般 ]] [[ 鲁闵公 ]] 均处于 [[ 庄公 ]] [[ 庆父 ]] 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而薨。最后是 [[ 季友 ]] 辅佐年少的 [[ 姬申 ]] 即位,是为 [[ 鲁僖公 ]] 。国乱主少, [[ 季友 ]] 的权势是不小的,在 [[ 鲁国 ]] 也确实起到了柱石的作用。渐渐, [[ 僖公 ]] 也能利用 [[ 三桓 ]] 和众臣(如臧文仲)势力相互牵制,国君渐渐起色,到僖公16年季友、 [[ 公孙兹 ]] 死,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17年(前643年), [[ 齐桓公 ]] 死, [[ 齐国 ]] 内乱,一直到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天下都处于“ [[ 无伯 ]] ”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小国家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就是在这10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里,鲁僖公倾出其无穷心血,为我们展现了他令人赞叹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机敏诡异的应对能力,一度几乎使鲁国发生质的飞跃。 =='''精明深算'''== [[鲁桓公]](前711-前694年在位)的治国才干实在是平平,而且,因为老婆([[文姜]])和大舅子([[齐襄公]])私通而被害于[[齐国]]。然而就是这么个窝囊的主,偏偏善生嘉子:不仅[[鲁庄公]]英明能干(后来虽然齐国的霸业确立,但他凭借着不俗的表现,仍然使[[鲁国]]赢得了霸主足够的尊重,可参见“[[曹刿论战]]”),而且,[[庆父]]、[[叔牙]]、[[季友]]三个公子(他们的家族世称“[[三桓]]”,最终架空了国君)也都是厉害角色。前662年[[鲁庄公]]薨,鲁国的夺权和立嗣斗争开始,总而言之,经过2年乱七八糟的斗争,前659年,[[叔牙]]、[[公子般]]、[[闵公]]、[[庆父]]先后身死,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 =='''宋襄求霸'''== 当时的天下形势极其复杂。[[[宋襄公]]似乎是[[齐桓公]]指定的霸主接班人(托付后事),从前642年平定[[齐国]]内乱,想成霸主几乎想疯了,甚至到了乞求的地步!直到[[鲁僖公]]22年(前638年)被[[楚国]]打败,梦想才彻底破灭。这五六年,[[鲁僖公]]也没闲着,对于[[宋襄公]]的闹剧他是早看透了,根本没理这个茬,而是: 1、 趁着没有霸主,混水摸鱼,攻打 邻居小国邾国,占领土地,捞足了实惠。 2、 会同[[楚国]]等诸侯会盟于[[齐国]],逐渐与楚国加强联系,因为当时楚国很可能成为新的霸主。 3、 与[[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其实[[齐桓公]]之后,齐国在东方做个地头蛇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内部太动荡,齐桓公的诸子轮流为君竟达43年,可见夺权斗争的激烈!以至于精明和有野心的[[鲁国]]也想欺负它一下了。当时东部形势:卫和邢、狄是死敌,齐国支持[[邢国]],而鲁国又与卫、吕结成同盟,和齐、邢对抗。但实际表明,[[鲁僖公]]还是太不自量力了,虽然卫对邢大占优势(卫于前635年灭邢),但齐国在外交上失败后,于前634年发兵攻鲁国。 =='''依楚制齐'''== 当时从国力对比来看,[[鲁国]]根本不是齐的对手。[[鲁僖公]]派[[展喜]]前去讲和,展喜从乃兄[[展禽]](即[[柳下惠]])那里学了一番精彩的说辞(实在精彩,这里就不引了),竟然把个不糊涂的[[齐孝公]]说的退兵了。但鲁僖公这招仅仅是缓兵之计,随即,派[[公子遂]]([[僖公弟]])、[[臧文仲]]到[[楚国]]借兵。此时,楚国令尹[[子玉]]正雄心勃勃的谋求霸权,攻打不服的[[宋国]],当然不会错过这好机会。前634年冬,楚、鲁进攻并打败齐国,占领“毂”地,并把[[齐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里,随时窥伺君位。这实在是厉害而狠毒的一招。这时,鲁国率先与强大的楚国结盟,威胁[[齐国]],如果[[子玉]]成功,鲁国控制齐国而谋求东部霸权的图谋极有实现的可能。但天才的[[晋文公]]使他的梦想成了泡影。<ref>[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AJY200002015.htm 鲁僖公时期鲁对齐政策探析 ],中国知网</ref> =='''伐楚之战'''== 《[[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载:这年春天,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小白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组成的联军气势汹汹地南下伐楚,[[楚成王]]派使者到齐桓公那里质问:“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桓公的狗头军师管仲回答说:当年[[周王室]]的[[召康公]]授权我们[[齐国]]开国太祖[[姜太公]],五侯九伯我们都能够征讨,以帮助[[周天子]]管理天下。你们[[楚国]]不向天子进贡,致使[[天子]]做酒都没有茅草来过滤酒渣,祭祀天神都没了物品。特别严重的是,当年天子[[周昭王]]南下巡游,竟然死在了你们楚地,你们要负什么责任?面对这种胡搅蛮缠,楚国使者也没给齐桓公好脸,冷笑一声说:没有向王室进贡确实是我们的罪过,我们尽快送去就是,但要说[[昭王]]死在南巡路上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屎盆子别往我们头上扣,请你还是去问问昭王死时旁边的百姓吧! 要为伐楚找个借口,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齐桓公]]的联军还是硬着头皮进军,这时[[楚王]]又派出[[屈完]]到联军方面交涉。[[齐桓公]]把部队摆成阵势让屈完参观,吹嘘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想给屈完个下马威,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吃那一套,义正辞严地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你们联军不是人多势众吗,但如果不以德服人,我们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奋起抵抗,你们就来吧!一番唇枪舌战,联军只好与屈完订立盟约收兵回家。 =='''骑墙转舵'''== 当时,晋楚在[[中原]]的争霸斗争已经完全白热化了。[[卫国]]作为[[鲁楚]]的坚定盟友,成了[[晋文公]]攻打的前沿,当时鲁楚都派兵帮卫国防守,但还是敌不过晋军,这时实在是决定鲁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历史表明,站错了队,后果是很惨的,而直到决战之前,晋楚的胜负之数依然不明朗。怎么办?这时的[[鲁僖公]]玩的一手绝技让人拍案称奇:杀了[[鲁国]]守卫的大将[[公子买]],对[[晋国]]说: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又派人对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力,没有好好帮助楚国打仗,所以杀之。就着一手,当时天下诸侯尽皆参战,损失惨重的时候,鲁国安然作壁上观,竟然毫发无损!第一,这是由于当时鲁国能臣实在厉害,编的说辞确实足以迷惑。第二,主要也是晋楚正在酝酿决定命运的生死大战,也就无暇追究那么多那么细了。 [[城濮大战]],晋、齐(不可能不助晋的)、秦、宋联军大败楚、卫、陈、蔡联军,[[晋文公]]全胜,彻底确立霸权。[[鲁国]]也机敏的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和温的会盟,堂而皇之成了战胜国,[[鲁僖公]]31年,由于积极靠拢[[晋国]],分得了战败国(原盟友)[[卫国]]的土地(济西之田),捞足了油水。33年,公入齐,基本上恢复了两国的关系。随后就病故了。 =='''灭项典故'''== 古鲁,属于项。《[[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时在戊寅,即公元前643年。其年,诸列国年号为: [[周襄王]]十年,[[齐桓]]四十三年,[[晋惠]]八年,[[卫文]]十七年,[[蔡庄]]三年,[[郑文]]三十年,[[曹共]]十年,[[陈穆]]五年,[[杞成]]十二年,[[宋襄]]八年,[[秦穆]]十七年,[[楚成]]二十九年,[[许僖]]十三年。 [[春秋时期]],诸列国之内,自有各自的年号,尚没统一。今史者说史,尚没有着重其事。 《[[明二十八年项城志]]》云项城:按禹贡属豫州之域而商因之周为项国,灭[[季氏]]盖春秋[[鲁僖公]]十七年也,战国属楚,赢秦改属颍川。” 《[[清项城县志·沿革]]》:项城豫州之域,周为项国与顿国并建,春秋[[鲁僖公]]十七年,项为鲁所灭,战国时,[[楚襄王]]徙都于陈,以项为别都。” [[项公]]元前643年——公元前476项属归鲁。 鲁灭于楚,项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项属楚。 楚灭于秦,秦灭于汉。 鲁灭项当在[[僖公]]十七年。《[[左传]]》云:“[[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 注曰:“项,国名,故城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境。《[[左传]]》以为鲁灭之,《[[公羊]]》、《[[谷梁]]》以为齐灭之,《左传》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其又注云:“鲁项相距千里,不知何故而从事兵戎。又引龚景瀚《[[淡静斋文钞]]》:灭项当以为疑。”其注三:“顾栋高大事表曰项:后为楚地”。 按:言“《[[左传]]》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又言顾栋高大事表曰项:“后为楚地”,此注合属“鲁灭项,楚灭鲁。”后注又云:“盖地势国力之必然,无论齐鲁终不能越宋而保有项”,及今山东“距项城千里之远,不知何故而从事兵戎”,有此等疑问,亦是个好事。两处疑问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怀疑了今山东地域的“鲁灭项”。其不知“鲁灭项”在今项城之地的古鲁地域 后人注史,善用今版图对上古之地域,其不知[[春秋时期]]的地域,地处于古陈地古[[太原]]之中,亦不知古鲁、项、陈、宋、郑、楚,古为一个地域,在古太原陈地。 如据今版图说上古:湖北曰楚,陈、郑、项居今河南,鲁在今山东。前后相距皆各有千余里,从事兵戎,相互发生战争,亦不是个简单的事。又如今人之说:秦为今陕西咸阳,楚为湖北。楚灭于秦,秦又至陈地河南,亦不足信。再如:近史家曰古中原,在今山西太原等,这都是造成史书与注说不对证的主要原因。今人依照新版图,把春秋时期的地域夸张这么大,国与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因地域之夸张,地势、国力之有限,南征北战亦不是今人能做到的事,皆让人不足信。从上述注言中,我们必清楚的问题,“鲁灭项”在河南项城之境,皆不是在今之山东之新兴鲁地。以上注说鲁灭项,其有后人之疑问,皆是理所当然之事。但后史者考史取注考证时,却往往取得到的是史资料中的伪言,是正史的反面,忽略了真史。忽略了《[[左传]]》注曰鲁灭项,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 《[[水经·颍水]]》:“颍水自堰东南流,经项县故城北,《[[春秋]]》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是矣。” [[鲁国]]姬姓,项城及南顿皆为姬姓。所谓鲁邑曲阜即兖州,与宛丘、顿丘古为一域,盖属一地而数易其名。曲阜古鲁邑,鲁迁曲阜当在僖公之时,见《[[左传]]》有注。僖公迁曲阜,笔者疑为即是鲁灭项,古曲阜、兖州、顿丘、宛丘同域,见《[[汉书·地理志]]》曰兖州,古属淮阳国。 《[[左传]]》:“[[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周公]]辅佐[[周王朝]],[[成王]]封其子于曲阜,定四年传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是也。龚景瀚谓鲁都一为曲阜,一为奄城,古奄国都也。二城相距仅三里,曲阜东而稍北,今山东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其句在《[[左传]]》注中,为后史者今人的添言加注,点实其域有名有地),奄城在西稍南。即今曲阜县治(此句又为后人之加言)初都曲阜、炀公迁奄城;春秋时又迁曲阜,盖在僖公时。”以上《左传》注文,明显的出现为后史者今人注史窜句。古鲁、曲阜,非指今地。 如果足信了《[[左传]]》中的错误窜文,那么[[鲁僖公]]灭项,就从无此事,《左传》曰师灭项,也纯属虚说。 “[[鲁灭项]]”这个问题,史学者因注引复杂,亦是有意避开的一个问题。 《[[左传注]]》“[[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叙此事首尾完具,当为信史” ,近被史注家忽略了。鲁灭项,当在河南项城之境,古鲁邑曲阜非指今山东。 =='''人物总结'''== 总之,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鲁国]]在国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城濮大战,[[晋国]]、[[齐国]]无疑收获最大,但中小国家,即使像[[宋国]]这样的战胜国,牺牲也极其惨重。[[鲁僖公]]虽然没完成他的最高目的,但那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求乎上得乎中,他的努力和指挥已经发挥到极至。他虽然没有晋文公的雄才大略,但机敏和生存智慧却丝毫不差于重耳,在当时是位了不起的国君。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40.htm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国学导航</ref>
==精明深算==
[[鲁桓公]](前711-前694年在位)的治国才干实在是平平,而且,因为老婆([[文姜]])和大舅子([[齐襄公]])私通而被害于齐国。然而就是这么个窝囊的主,偏偏善生嘉子:不仅[[鲁庄公]]英明能干(后来虽然齐国的霸业确立,但他凭借着不俗的表现,仍然使鲁国赢得了霸主足够的尊重,可参见“[[曹刿论战]]”),而且,庆父、叔牙、季友三个公子(他们的家族世称“三桓”,最终架空了国君)也都是厉害角色。前662年鲁庄公薨,鲁国的夺权和立嗣斗争开始,总而言之,经过2年乱七八糟的斗争,前659年,叔牙、公子般、闵公、庆父先后身死,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
==家庭==
 
父亲:
 
*[[鲁庄公]]
儿子:
 
*[[鲁文公]]
== 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
 
<div class="NavFrame" style="clear: both; border: 1px solid #999; margin: 0.5em auto;">
<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color: #CCCCFF; font-size: 100%; border-left: 3em soli; text-align: center; font-weight: bold;">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其他==
《[[春秋]]》不书鲁僖公即位。《[[公羊传]]》《[[谷梁传]]》解释为继承被弑君主不书即位;《[[左传]]》解释为鲁僖公曾经犯下出奔的大恶,因此不书即位。
 
鲁僖公是[[孔子]]在《[[春秋]]》中出现最多次的君主,很多《[[春秋]]》中的大小记事、诸侯国之间的国际情势概要都是以鲁僖公年间发生的。
《[[春秋]]》不书[[鲁僖公]]即位。《[[公羊传]]》《[[谷梁传]]》解释为继承被弑君主不书即位;《[[左传]]》解释为[[鲁僖公]]曾经犯下出奔的大恶,因此不书即位。
[[鲁僖公]]是[[孔子]]在《[[春秋]]》中出现最多次的君主,很多《[[春秋]]》中的大小记事、诸侯国之间的国际情势概要都是以鲁僖公年间发生的。
==参考文献==
{{s-after|[[鲁文公]]}}
{{end box}}
 
[[Category:鲁国君主]]
[[Category:春秋人]]
[[Category:姬姓]]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