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臭氧损耗和过剩

增加 31 位元組, 2 年前
臭氧层空洞:1913年,法国物理学家法布里发现,在低层(20千米高度以下)大气由于缺少氧原子,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少;在20到27千米的高度时,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氧分子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氧原子增加,导致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而成臭氧的机会增多,使这一层形成臭氧含量最大值,即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波长短的射线(如吸收波长短于0.29微米的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并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因此被称为“地球上生物的保护伞”。但氯气和氟化物促使臭氧分解为氧 ,破坏了臭氧保护层,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臭氧层空洞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最严重的时候,臭氧空洞的面积曾一度有3个澳大利亚那么大。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吞噬”臭氧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大气层中的氯氟烃——一种含有氯、氟、碳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俗称“氟里昂”)。<ref>[http://stock.stockstar.com/RB2021123000002889.shtml 臭氧损耗和过剩]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