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2
次編輯
變更
包心白菜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右|包心白菜 </br>图片来源网址:[http://a2.att.hudong.com/88/45/20300542702710141275455015104_s.jpg] == '''简介''' == '…”
[[File:白菜.jpg|缩略图|右|包心白菜
</br>图片来源网址:[http://a2.att.hudong.com/88/45/20300542702710141275455015104_s.jpg]]]
== '''简介''' ==
'''包心白菜''',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6000年-7000年。
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br>
白菜19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如今的白菜种类很多,
北方的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南方的白菜是由北方引进的,
其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 </br>
包心白菜为东北及华北冬、春季主要蔬菜。菜叶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外层脱落的菜叶尚可作饲料。 </br>
== '''形态特征''' ==
包心白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稍有白粉,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br>
基生叶大,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0-60厘米,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
有时具不显明牙齿,中脉白色,很宽;有多数粗壮的侧脉,叶柄白色,扁平,
长5-9厘米,宽2-8厘米,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
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圆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2.5-7厘米,顶端圆钝至短急尖,
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耳状,有粉霜。 </br>
花鲜[[黄色]],直径1.2-1.5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4-5毫米,直立,[[淡绿色]]至黄色;花瓣倒卵形,长7-8毫米,基部渐窄成爪。
长角果较粗短,长3-6厘米,宽约3毫米,两侧压扁,直立,[[喙]]长4-10毫米,
宽约1毫米,顶端圆;果梗开展或上升,长2.5-3厘米,较粗。
[[种子]]球形,直径1-1.5毫米,棕色。花期5月,果期6月。 </br>
== '''营养成分''' ==
每百克包心白菜中含[[水分]]95.14克、[[蛋白质]]0.8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9克(其中含膳食纤维0.94克)、
[[维生素A]] 13毫克、[[胡萝卜素]]80毫克、[[硫胺素]]0.03微克、
[[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维生素C]] 28毫克、
[[维生素E]]0.36毫克、[[钙]]35毫克、[[磷]]28毫克、[[钾]]90毫克、
[[钠]]48.4毫克、[[镁]]9毫克、[[铁]]0.6毫克、[[锌]]0.61毫克、
[[硒]]0.39微克、[[铜]] 0.04毫克、[[锰]]0.16毫克,
其中含异亮氨酸34毫克、亮氨酸55毫克、赖氨酸46毫克、硫氨基酸28毫克。 </br>
白菜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多于[[苹果]]和[[梨]],所含微量元素亦很突出,
其中锌的含量比一般蔬菜及肉、蛋等食品都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包心白菜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的大众化蔬菜,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宝库。
有“百菜不如白菜”、“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 </br>
如果与肉类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鲜美味,又可减少肉中的亚硝酸盐类物质。
正如俗语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br>
通过测定黄色、桔红心和普通白心大白菜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在3种球色大白菜中,桔红心大白菜品种的VC、β胡萝卜素、粗纤维、Ca、Fe、硫氰酸根含量最高,
黄色品种β胡萝卜素、粗纤维、Ca、Fe、硫氰酸根含量次之,
而白心品种除VC含量显著高于黄色品种外,其余营养成分含量均最低。
桔红心大白菜最适于生食凉拌或做汤。 </br>
[[File:白菜1.jpg|缩略图|右|白菜1]]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主要价值''' ==
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大白菜含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
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而且,大白菜的维C含量高于[[苹果]]和[[梨]],
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 </br>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
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br>
包心白菜还是减肥蔬菜,因为白菜本身所含热量极少,不至于引起热量储存。
包心白菜中含[[钠]]也很少,不会使机体保存多余水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多吃大白菜还可以减肥。</br>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br>图片来源网址:[http://a2.att.hudong.com/88/45/20300542702710141275455015104_s.jpg]]]
== '''简介''' ==
'''包心白菜''',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6000年-7000年。
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br>
白菜19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如今的白菜种类很多,
北方的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南方的白菜是由北方引进的,
其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 </br>
包心白菜为东北及华北冬、春季主要蔬菜。菜叶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外层脱落的菜叶尚可作饲料。 </br>
== '''形态特征''' ==
包心白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稍有白粉,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br>
基生叶大,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0-60厘米,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
有时具不显明牙齿,中脉白色,很宽;有多数粗壮的侧脉,叶柄白色,扁平,
长5-9厘米,宽2-8厘米,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
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圆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2.5-7厘米,顶端圆钝至短急尖,
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耳状,有粉霜。 </br>
花鲜[[黄色]],直径1.2-1.5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4-5毫米,直立,[[淡绿色]]至黄色;花瓣倒卵形,长7-8毫米,基部渐窄成爪。
长角果较粗短,长3-6厘米,宽约3毫米,两侧压扁,直立,[[喙]]长4-10毫米,
宽约1毫米,顶端圆;果梗开展或上升,长2.5-3厘米,较粗。
[[种子]]球形,直径1-1.5毫米,棕色。花期5月,果期6月。 </br>
== '''营养成分''' ==
每百克包心白菜中含[[水分]]95.14克、[[蛋白质]]0.8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9克(其中含膳食纤维0.94克)、
[[维生素A]] 13毫克、[[胡萝卜素]]80毫克、[[硫胺素]]0.03微克、
[[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维生素C]] 28毫克、
[[维生素E]]0.36毫克、[[钙]]35毫克、[[磷]]28毫克、[[钾]]90毫克、
[[钠]]48.4毫克、[[镁]]9毫克、[[铁]]0.6毫克、[[锌]]0.61毫克、
[[硒]]0.39微克、[[铜]] 0.04毫克、[[锰]]0.16毫克,
其中含异亮氨酸34毫克、亮氨酸55毫克、赖氨酸46毫克、硫氨基酸28毫克。 </br>
白菜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多于[[苹果]]和[[梨]],所含微量元素亦很突出,
其中锌的含量比一般蔬菜及肉、蛋等食品都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包心白菜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的大众化蔬菜,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宝库。
有“百菜不如白菜”、“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 </br>
如果与肉类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鲜美味,又可减少肉中的亚硝酸盐类物质。
正如俗语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br>
通过测定黄色、桔红心和普通白心大白菜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在3种球色大白菜中,桔红心大白菜品种的VC、β胡萝卜素、粗纤维、Ca、Fe、硫氰酸根含量最高,
黄色品种β胡萝卜素、粗纤维、Ca、Fe、硫氰酸根含量次之,
而白心品种除VC含量显著高于黄色品种外,其余营养成分含量均最低。
桔红心大白菜最适于生食凉拌或做汤。 </br>
[[File:白菜1.jpg|缩略图|右|白菜1]]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主要价值''' ==
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大白菜含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
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而且,大白菜的维C含量高于[[苹果]]和[[梨]],
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 </br>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
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br>
包心白菜还是减肥蔬菜,因为白菜本身所含热量极少,不至于引起热量储存。
包心白菜中含[[钠]]也很少,不会使机体保存多余水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多吃大白菜还可以减肥。</br>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