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羅伯特·德勞內

增加 3,814 位元組, 5 年前
擴充內容
[[File:羅伯特·德勞內.jpg|200px|缩略图|右|法國藝術家<br/>[http://www.hadjer.fr/tw/portfolio_page/robert-delaunay/ 來源出處][http://www.hadjer.fr/wp-content/uploads/2017/01/robert-delaunay-tapestry-paris.jpg 原圖連結]]]''' 羅伯特·德勞內 ''' (Robert Delaunay ;1885 , 1885 年4月12日-1941年10月25日)是著名[[法國]]藝術家。他的繪畫風格包括分割派,立體派,奧費主義及及抽象派。早年喜爱阿凡橋派的後印象派畫風。他生平常住在巴黎,一戰期間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晚年走抽象主義路線。1941年10月25日逝世於法國巴黎, 享年56歲。<ref>{{cite news|title=羅伯特·德勞內|url=http://www.hadjer.fr/tw/portfolio_page/robert-delaunay/ |accessdate=2019-02-24|website=Hadjer巴黎畫廊}}</ref> ==生平==德勞內出生在 法國 巴黎,父親是喬治·德勞內(George Delaunay),母親是女伯爵貝莎·菲利絲·德·羅斯(Berthe Félicie de Rose)。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離婚了,由姨瑪麗(Marie)和姨父查理·達木爾(Charles Damour)在布爾日附近的La Ronchère撫養長大。當他期末考試失敗並說他想成為一名畫家的時候,他的舅舅把他送到巴黎美麗城學習裝飾 藝術 。德勞內19歲時離開畫室獨立,並在1904年展出了六幅作品。 <ref>{{cite news|title=法國立體主義畫 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繪畫作品|url= http://wemedia.ifeng.com/69141970/wemedia.shtml|accessdate=2019-02-20|website=福斯藝術網 }}</ref>之後他前往布列塔尼地區,在那裡受到了阿凡橋派的影響。1906年在獨立者沙龍上展出了數幅描繪布列塔尼的作品,並在會上結識了亨利·盧梭和讓·梅金傑。路易·沃克塞爾在1907年將他與梅金傑列為當代分割派畫家 ==風格 ==俄耳甫斯主義是從立體主義分離出來。其分解形體及幾何化的傾向,顯然與立體派繪畫有著密切的聯系。不過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立體派畫家主要關注於形體結構,對色彩並不十分在意﹔而俄耳甫斯主義畫家,則在構造形體結構的同時,還關注於構造一個色彩的空間。 在俄耳甫斯主義畫家中,德勞內(Robert Delaunay,1885--1941)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英國藝術評論家裡德,在其《現代繪畫簡史》一著中曾這樣評述他:“德勞內的創新和他在現代藝術上的重要意義是,他逐漸地廢除了‘母題’,同時依靠幾何地利用光譜本身的曲折性來達到他的效果。他的繪畫變成了一種可以稱之為片斷虹彩的東西”,他創造了“一種完全的‘非客觀的’構圖,……一種不是來自大自然的母題的構圖,而是各種色彩組成的一種幾何圖樣。”德勞內出生於巴黎,自幼酷愛繪畫,曾在一所舞台美術學校學習。1904年,他成為專業畫家,在繪畫上,他曾受到修拉的顏色分解、塞尚的空間概念以及畢加索、布拉克的形體分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另外,他曾經潛心研究[[謝弗內爾]]的著作《同存色的對比》﹔這一曾經對修拉的繪畫產生決定性影響的著作,也深深地影響到德勞內的繪畫,使他最終將表現光與色的韻律美,作為其繪畫的主要目標。他把光分解為彩虹的七色,並以一種新方法將它們在畫上重新組合,最終把繪畫引上純抽象的道路。。==視頻=={{#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gEhmiH_-U|alignment=inline|dimensions=36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 Robert Delaunay 羅伯特·德勞內 (1885-1941) Orphism (Simultanism) French}}  ==參考來源=={{Reflist}} ==外部連結==*[https://kknews.cc/zh-hk/news/q2a6938.html說說美術史里的璧人之: 索尼婭德勞內和羅伯特德勞內 (每日頭條))] [[Category:文化藝術人物]]
5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