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次編輯
變更
康新琴
,百科化
| 图像说明 = 康新琴|center
| 出生日期 = 1932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上海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手工棉纺织技艺大师
}}
'''<big>康新琴</big>''',女,汉族,上海市徐汇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代表性 传承人。
== 人物简介 ==
康新琴,女,汉族,1932年生,上海市人。2007年6月,康新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5%AE%B6%E7%BA%A7%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5%90%8D%E5%BD%95/2490096?fromtitle=%E5%9B%BD%E5%AE%B6%E7%BA%A7%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fromid=22169834&fr=aladdin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度百科</ref>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徐汇区申报。 </p> [6]
康新琴老人,乌泥泾最后一代“织布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人。2007年6月9日,在东亚展览馆举行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上,75岁的康新琴老人把纺车带进了展馆,亲自展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ref>[http://baike.chinaso.com/wiki/doc-view-335886.html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国搜百科</ref>
吸引了大批市民尤其是女性参观者的注意。</p>发端于元代上海松江府乌泥泾的手工棉纺技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和意义。它不仅让“民事不给”的乌泥泾变得富庶,也让上海的纺织业龙头地位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辐射至江南地区后,十多个大、中、小城镇构成不同等级的棉纺织中心和贸易中心,深刻改变了江南经济结构,带动了区域经济、贸易的繁荣,进而影响到全中国乃至世界。</p>随着棉纺织大工业生产的成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因为物质基础、文化生态的消失逐渐风流云散。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新琴成为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p>坐上一架三锭纺车,她内心惴惴:自打21岁嫁人,就没织过布,今天会不会出丑呢?她特地带来一匹56年前亲手织的布,作为参考。没料到,脚一踩上踏板,好像触动了机关,全套程序自行运作。只见踏板有节奏地上下跳跃,缠满丝线的梭子左右翻飞,不多久,一块色彩斑斓的织布初现端倪。</p>由于传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无人愿意传习这项古老的技艺。黄道婆纪念馆馆方办了一个培训班,请康新琴做老师,教授两位50岁左右的妇女学黄道婆纺织技艺。平日里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为黄道婆看护墓地并教徒弟织布的技术,以传承手工棉纺织技艺。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康新琴都会按部就班地来到黄道婆纪念馆,开始她全天的工作。</p>
== 技艺传承 ==
[[File:棉纺 康新琴.jpg|缩略图|left|[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1010961468&di=96e698af2dacb0368098506b1b5432a4&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naic.org.cn%2Fuploadfile%2F2017%2F0923%2F1506154855381142.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9%8C%E6%B3%A5%E6%B3%BE%E6%89%8B%E5%B7%A5%E6%A3%89%E7%BA%BA%E7%BB%87%E6%8A%80%E8%89%BA%E4%BB%A3%E8%A1%A8%E6%80%A7%E4%BC%A0%E6%89%BF%E4%BA%BA%E5%BA%B7%E6%96%B0%E7%90%B4&step_word=&hs=0&pn=21&spn=0&di=118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293760304%2C4080509427&os=1989158975%2C3222043465&simid=0%2C0&adpicid=0&lpn=0&ln=152&fr=&fmq=155100083926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naic.org.cn%2Fuploadfile%2F2017%2F0923%2F150615485538114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wtv_z%26e3B562_z%26e3BvgAzdH3Fip4sAzdH3Fda80AzdH3Fk1p3_aldnAzdH3Fdna99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700多年前元朝的[[黄道婆]]发明了手工棉织布技术,使上海地区一度成为中国的纺织中心。为弘扬元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丰功伟绩和激励后来者,2003年徐汇区文化局、华径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在墓地旁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如今,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她留下的手工棉纺织技艺还在传承,而且已经被中国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今年79岁的康新琴老人,是黄道婆发明的古老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为黄道婆看护墓地并教徒弟织布的技术,以传承手工棉纺织技艺。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康妈妈都会按部就班地来到黄道婆纪念馆,开始她全天的工作。记者去的当天,康妈妈由于身体原因回家休息了,她的女儿王美芳向记者谈到,为黄道婆扫墓是康妈妈每天的必修课。“康妈妈每天扫扫地啊,扫地扫好了就进来纺纺纱,教她们(康妈妈的徒弟们)怎么纺,一点点教她们。”</p>纪念馆讲解员杨丽影 ,她 也是康妈妈的学生之一。她说:“原先我们都不会的,全是康妈妈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的人都要学会的,不会不行。”</p>黄道婆的织布技术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关键就在于她的织布效率高,她创造性地改装了纺车,把之前纺纱用的的纱锭由一锭增加为现在的三锭,这就使得纺棉的效率大大提高。她还引进了轧棉的“搅车”,这就完全改变了当时用手剥棉籽或用铁杖擀去籽的落后状况,她还就地取材,用竹子来制作弹弓和弹槌,这样接触的棉絮就比较多,而且较于木制的弹弓分量更轻,操作简便快捷。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康妈妈说:“织布是外婆传给娘,娘传给我,一步步传下来的。以前每个村庄,每个人家都有的,要做了卖的。织布的过程需要买籽,种棉,纺纱,织布,一点点弄出来的。以前轧棉去籽都是用手拨出来的,然后在轧出来。现在就用压榨机轧出来的。”</p>据传说,黄道婆在发明了纺织技术后,便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邻里乡亲,使得当时的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的重镇,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美名,更以“衣被天下”而为世人所称道。上海人不仅是黄道婆的后人与受惠人,更应该是黄道婆技艺与精神的传承人。康妈妈的徒弟李晓明阿姨谈到来纪念馆学习织布时,像孩子般讲起自己儿时的回忆:“我们小的时候上学课本里就有关于黄道婆的一节课。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佩服黄道婆,因为黄道婆她一点背景也没有,但她的故事能流传下来,这是很伟大的,这全是靠她的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对国家做出贡献,所以我从小就觉得黄道婆很了不起,希望有机会能接触下。”</p>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不断发达,黄道婆留下的民间纺织技艺一度被大众所冷落。康妈妈她们却执着地认为,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应该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来学习。但就目前来看,前来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少,年轻人对传统技艺也不感兴趣,这使得康妈妈非常担忧。她说,要是有人愿意来学,可以免费教给他们技术。康妈妈的徒弟李阿姨也呼吁,希望媒体和舆论能够更多地宣传民族技艺,不要让它就这么沉没在市井民间,要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觉得这个宣传的力度不太够,因为我也有个女儿在海外,她们对这方面就不太了解,其实也应该增加国际的影响力。”</p>对于保护这项民族瑰宝的行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教授表示出了他的担忧。他认为,保护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责任在于整个社会,我们不能单独地依靠某一种力量使得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而关键是在于民众对于它的了解、认知和接受。他说,保护和传承乌泥泾手工技艺的关键,就是要多领域的通力合作:“首先,政府方面要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同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乌泥泾棉纺织技艺进行保护,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大对硬件设施,如纪念馆、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其次,媒体方面要着力宣传,提高了民众的自主保护的意识;第三,学者们要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挖掘黄道婆遗产当中的精神的内涵。”</p>如今,上海正在把对传承人的保护落在实处,如对传承人生活、工作条件提供物质保障;由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共同协商收徒,尽可能保存原始资料,提供技艺复原的可能等。希望在像康新琴这样执着的老艺人的带动下,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这项传统技艺,能再度焕发青春的活力!</p>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