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

移除 64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是[[ 北宋]] 李处权的作品之一。
李处权 是南渡 坛上较有名的诗人 曾与以影印文渊阁《[[ 陈恬四库全书]] 、[[朱敦儒]]齐名 ·崧庵集》为底本 南渡后,李处权一直辗转于各地,羁旅漂泊,饱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辛酸苦楚。但其诗歌创作越来越成熟,[[诗歌]]酌校《永乐大典》<ref>[httpshttp://www.sohuqulishi.com/aarticle/442190588_120058815 202006/409586.html 诗歌 历史上著名 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一首诗的好坏 《永乐大典》,到底有没有流传下来 ?], 搜狐,2021趣历史,2020-0106-03 02</ref> 内容丰富,残本及[[ 艺术李之鼎]] 成就较高,很有研究价值,但尚缺乏深入研究。 李处权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交游及创作情况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李处权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交游诗、咏物诗、羁旅行役诗及题咏诗 《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 ,其中交游诗所占比重较大 李处权艺术风貌独具特色,其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主要表现为清 从《 、沉郁悲壮、爽健古雅等。艺术表现手法亦灵活多样,如善用[[ 乐大 故]]、叠字、注重字句锤炼及将叙事、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等。对李处权其 》辑得集外 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使我们全面了解其诗歌特点及成就 一首 并有助 更加全面地把握宋代南渡时期的诗坛状况 卷末
<center>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center>
|[北宋]李处权}}
==作者 == 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巽伯,溧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 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8/00/1726391_159795976.shtml 【宋代词人列传】—朱敦儒],个人图书馆,2011-10-28</ref>以诗名。南渡后,尝领三衢。官至朝请大夫。 处权为诗清脱爽健,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馀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主八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个人作品==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之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歌举例== 蜕 龙 洞 龙化当年去不回,空余古洞出崔巍。苍苍野色连天远,脉脉泉音穴地来。 壁上梭飞三尺雨,匣中剑跃一声[[雷]]。红云六月炎蒸处,庆作商霖泽九垓。 深 静 堂 鼎来朱墨苦难逃,两夕山中暂释劳。野岫拥檐青巀嵲,回塘足[[雨]]绿周遭。
翻经深院心宜静 [[李处权]](?—1155),字巽伯 远迹红尘意 号崧庵惰夫,今存有《[[崧庵集]]》六卷 漫把新篇供写物 李处权宣和中与[[朱敦儒]]、陈叔易俱以诗名,建炎末南渡,辗转于江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与当时许多诗人皆有交游及诗歌酬唱。关于他的世系籍贯,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云:“李处权,字巽伯,洛阳人 么么好敢 邯郸公淑之后。”厉鹗《宋诗纪事》及《[[全宋诗]]》其小传皆取此 诗豪 。四库馆臣考证出李处权乃李淑(字献臣,号邯郸,丰县人)之曾孙,称其“家于[[溧阳]]”云。根据集中序言,仅可知其父名执柔字(或号)莱阳
连筒接水下横塘 李处权古、[[近体诗]]兼善 漫祓尘襟引兴长 其古诗,尤其是五古,颇得魏晋古诗之精神,古淡雅正,恰如邵骥《崧庵集》跋云:“其富且特出者最见于古律诗,淳淡典雅,一唱三叹……真足以见其文之不苟作 ”其五、七言诗亦各 特色,《[[四库提要]]》称:“处权承其世学,标新领异,别出以清隽之思,于诗道颇为深造……总其大概,五言清脱浏亮,略似张耒;七言爽健伉浪,可拟陈与义,在当时实 枝安静境,闲看九曲泛流觞 作手。”是为中肯之论
凉生客枕秋将老 李处权[[北宋]]末即以诗知名,南渡后,诗文益健。他不仅仅以诗文名 而且还是[[ 南宋]] 上纱窗夜未央 五大钟繇体楷书书家之一,元代鉴赏家陆友《砚北杂志》称,宋人工于钟法者五人:黄伯思(1079-1118)、朱敦儒(1081-1159)、李处权(?-1155)、姜夔<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f8b6b7d9fab9.aspx 姜夔],古诗文网</ref>与赵孟坚 满眼诗材皆可 有小楷《梦归 ,惜哉无计脱官忙 》流传
==视频==
===<center>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家图书馆《永乐大典》专题 通史:为何说宋代文化发 是历史上巅峰?</center><center>{{#iDisplay:i3270bmjg95v3244he4var|560|390|qq}}</center>
<center>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是怎样形成的?看完视频豁然开朗,不简单!宋代文学圈 上</center><center>{{#iDisplay:d0941cd613op0712sb9kt3|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