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多伦马具博物馆

增加 9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多伦马具博物馆''',位于 [[ 内蒙古自治区 ]] ,据2020年9月 [[ 国家文物局 ]] 信息显示,现有藏品330件/套,开展教育活动1次,参观人数0.8万次人。
==简介==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 多伦县 ]] 的旧县城,是迄今国内唯一一家由家族出资筹建的马具博物馆。2009年在多伦县及锡盟 [[ 政府 ]] 的大力支持下,多伦马具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目前中国唯一的马具主题的博物馆。
马具博物馆位于一个200多年的多伦民间 [[ 古建筑 ]] 内,总建筑面积四百平米 ,展厅面积近三百平米,馆藏各类马具500余件(套)。藏品囊括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的各类马具精品。集中展示中国历史上700余年马具 [[ 文化 ]] 的沿革,折射出马背民族骁勇、豪迈的人文气息,体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工艺技术、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人与马、马与马具之间充满互动的深刻文化内涵。
翻开多伦近代历史,它不仅因为 [[ 康熙 ]] 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在此举行各王公会盟而驰名中外,而且因为汇宗寺和善因寺修建成为宗教中心而闻名于世,它不仅因为“旅蒙商”和“龙票”商人发迹而载入史册,而且因为 [[ 商业 ]] 发达成为“漠南商埠”而享誉世界。
乾隆年间,多轮诺尔已有商号四千余家,同时还有各种金,银,铜匠和制造 [[ 民族 ]] ,宗教用品的作坊达五六百家,均为手工业生产。有不少是来至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能工巧匠,他们制革,熟皮,擀毡,制马鞍,蒙古靴帽等,均为上乘。其中制鞍业尤为发达,曾发展为五十余家,在制作马鞍过程中,经过技师们不断探索,研究改进,使多伦马鞍 [[ 质量 ]] 日新月并,其特点是:选材讲究,造型美观,乘坐舒适。
多伦马鞍有多种样式,主要是大官座,小官座,元宝式, [[ 新疆 ]] 式等。多伦马鞍与各地不同,砍四块鞍木对接在一起,人称“四块玉”不裂不散,坚固耐用,深受游牧民族青睐。
锡林浩特被誉为马都,促使了马 [[ 文化 ]] 的发展,多伦也是马文化发祥地之一。过去这里曾是塞外民族贸易最大的牲畜、毛皮贸易 [[ 市场 ]] 。每年经这里大约有七八万匹马销往内地和经张家口、天津等地并输出海外。现多伦城内仍有一条马市街,昔日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虽然不见了,却作为地名永久的留存下来。成为往日马业辉煌的见证。
为了 [[ 继承 ]] 和发扬我盟马文化,这里收集、整理了许多马的用品用具。
有马鞍、马嚼、马笼头、马绊、马鞭、套马杆、汗屉、汗铲、缨穗、鞧佩、马印等。
长期以来,多伦是 [[ 北京 ]] 通往乌兰巴托和蒙古各部的必经之路,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 [[ 文化 ]] 相互吸收,不断进步,形成了多伦两大文脉。
一是宗教。多伦因庙而兴,曾是整个蒙古地区的 [[ 宗教 ]] 中心,这里的章嘉活佛,是和达赖、班禅一起被中央政府册封的,彼此平级的,分别是后藏、前藏和蒙区的精神领袖。以康熙会盟建汇宗寺为起点,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二百余年的繁荣,目前全县共有11处国保单位。
二是 [[ 商业 ]] 。多伦因商而盛,曾是“旅蒙商”真正形成并享誉世界的发祥地。18-19 [[ 世纪 ]] ,多伦县城人口达到20余万人,相当于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各种商号4000余家,年税收60多万块现洋,相当于当时归化城和包头的税收总和。
三是马术风气。清朝后期到 [[ 民国 ]] ,五口通商之后,上海、 [[ 南京 ]] 、汉口等地的赛马场的赛马和骑手,竟然大部分都来源于多伦。目前有许多历史照片和文献证明了这一点。
==四代传承 继往开来==
馆内藏品,是马氏家族四代传承下来的。现任馆长马东升,本职工作是多伦法院的法警队长,同时他又是一个狂热的马友,每周必须 [[ 骑马 ]] 健身,2012年,他举办了速度赛和走马赛,是这三十年来多伦的第一场马术赛事。
他从前辈那里获得了马具文物,并得到了相关的各种鉴别方法和制作技法。同时大量搜集整理蒙古草原上散落的各类马具文物。从他的嘴里,能够听到每一盘元宝鞍、公主鞍、大三元、小三元的技术特征和传承 [[ 故事 ]] 。锉银、珍珠鱼皮、景泰蓝、漆雕等各类马鞍制作技法,几近失传。而今得以 [[ 整理 ]] 和保护。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725,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