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景仁

增加 14,6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名稱=黄景仁|朝代=[[清]]代|圖片名稱=黄景仁1749.jpg |姓= |名= 景仁 (1749年—1783年), | = 汉镛,一字仲则 ,号 |號= 鹿菲子 |身份= 诗人|出生日期=1749年|出生地點= [[清朝|清]][[ 常州府 ]][[ 武进县 ]] (今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县 ]] 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 |逝世日期= {{Death year and age|1783|1749}}|著作= 《[[1-2两当轩集]] 清代诗人。 》<br>《[[3西蠡印稿] ]》}}  '''黄景仁'''<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09.html 黄景仁 」诗词全集(25首)]</ref>{{BD|1749年||1783年}}[[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 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 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br> == '''人物生平'''</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961d3db85f01.aspx 黄景仁简介-古诗文网] </ref> =='''少年孤苦'''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四日,黄景仁出生于高淳学署。[[乾隆]]十八年(1753年),丧父,家中叔辈很少,只好由祖母吕孺人监读黄景仁。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祖父黄大乐从高淳回到祖籍常州,居住在白云溪上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应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祖父黄大乐去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祖母吕孺人去世。[[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开始写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哥哥黄庚龄去世。同年参加童子试, 列第一 颇受常州府知府潘恂、武进县知县王祖肃的欣赏。 '''游学江浙'''  [[ 乾隆 ]]三十年(1765年),补博士弟子员,在宜兴、氿里读书。[[乾隆]] 三十一年(1766年) ,和洪亮吉结交,从此专心于诗,因 母亲年老,从此客游四方谋 以奉养家人。冬,游扬州。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娶妻赵氏,时邵齐焘在常州龙城书院讲学,可惜黄景仁没有师傅,便邀请他来受学,黄景仁为其知遇之恩所感动,便前去受教,不久离去。春,游铜官山。秋,前往杭州,准备参加江宁乡试。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游徽州。秋,参加江宁乡试。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游杭州、徽州。夏,游扬州。秋,回常州。冬,拜访湖南按察使王太岳,成为王太岳的幕宾。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春,登衡山。夏,回常州。秋,参加江宁乡试,同年邵齐焘去世,黄景仁认为知己已死,世间已无可留恋,便 开始 浪游。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到秀水,游览安徽,成为太平知府沈业富的幕宾。秋,参加省试。长子黄乙生出生。冬,到太平,拜访安徽学政朱筠,在朱筠的幕中校勘文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成为朱筠的幕宾,从师朱筠。三月,与会太白楼,黄景仁年纪最小,穿着白色的袷衣站在太阳的影下,不一会便写下几百字,其他客人都为之惊叹,纷纷放下笔,黄景仁因此名声大噪,士子都争相模仿他的诗。黄景仁又游黄山、白岳、九华。秋,游安庆、六安。冬,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常州。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春,跟随朱筠到庐州、泗州。夏,游徽州,到杭州。秋,游徽州。冬,回常州。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游扬州。夏,回常州。秋,参加江宁乡试。冬,游虞山,祭拜邵齐焘之墓,又到江宁。   [[乾隆]] 方奔波 十年(1775年),从江宁前往太平。夏,在寿州正阳书院讲学。冬,因为觉得自己的诗没有幽、并之地的豪士的风范,于是决定北上,十二月抵达北京 同年著成《两当轩集》。   [[乾隆]]四十 年(1776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被赐予二匹缎,任武英殿书签官,任主薄。 ''' 穷困潦倒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接母亲和家人到北京居住。秋,参加顺天乡试。[[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受业于鸿胪寺少卿王昶门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秋,参加顺天乡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秋,再次参加顺天乡试。同年将家人送还常州 游山东。冬,到北京。   [[ 乾隆 ]] 四十六 (1781年) 被任命 秋,游西安,拜访陕西巡抚毕沅,毕沅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款待他,并援助他 为县丞 。冬 回北京。[[ 乾隆 ]]四十七年(1782年)春,到吏部等待任官。   [[乾隆]] 四十八年(1783年) 三月,为债主所逼,带 离开北京,跋涉太行山,到达解州时病发。四月二十五日,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中去世,友人洪亮吉为其服丧 [3]  == '''人物介绍''' ==黄景仁 为北宋 负盛 人[[黄庭坚]]的后裔。祖[[黄大乐]],为高淳校官。父[[黄之掞]],为县学生。黄景仁4岁丧父,十二岁祖父去世,十六岁时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黄景仁依赖母亲屠氏养成,八岁能制举文,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 列第一 “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进县知县 昙并称“二仲 君祖肃,尤奇赏之 。17岁补博士弟子员 于宜兴氿里读书,与汪中友好,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乾隆]]三十一年,于江阴遇同邑 洪亮吉 ,各为诗歌,人们评价说,黄诗似李白,洪诗学杜甫,因此时 称“ 洪黄”。次年,黄景仁娶赵夫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黄景仁20岁时即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在朱筠幕,于采石矶的太白楼宴会上即席所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传诵一时。他在 俊” 十四岁生日时写的自寿词《沁园春》非常伤感:   苍苍者天 生我何 毗陵七子 ?令人慨慷。叹其年难及,丁时已过;一寒至此,辛味都尝。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齑苦笋肠。临风叹,只六旬老母,苦节难偿。男儿堕地堪伤,怪二十、何来镜里霜。况笑人寂寂,邓曾拜衮;所居赫赫,周已称郎。寿岂人争,才非尔福,天意兼 忌酒狂。当杯想,想五湖三亩,是我行藏。   [[乾隆]]四十年(1775),27岁时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乾隆]]四十三(1778),受业于鸿胪寺少卿王昶门下。家境日贫,在北京从伶人乞食,粉墨登场,入陕西巡抚毕沅幕府,毕沅替他捐补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黄景仁35岁,为债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运城,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丧以归。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系以黄景仁为故事主角,两人经历颇为相似。 == '''文学成就''' == '''诗歌风格'''  黄仲则 生充满悲哀和困顿 诗学李白 他个性倔强 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 所作 诗歌, 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 情怀, 情调比较感伤低沉的作品则最能体现其诗文成就。写得沉郁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他还作有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些诗写得慷慨豪迈;有些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的诗篇 写得细致生动;怀古咏史的诗篇,也能别出新意。后世评黄氏诗多云“愁苦辛酸”,但这只是其诗的一个层面,其古风常具幽、并豪侠气,是学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黄景仁亦能词,词作明白晓畅,擅长白描,但含蓄不够。   黄景仁诗多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之作,这正是他生活和性情的真实反映,他早著才名,孤高自负,但没 得到所期望的社会地位,故而诗中歌颂“盛世”之作甚少,而刻画愁苦之辞为多,出于在爱情上也未谐所愿,他的情诗也是一片凄清悱恻、无限掩抑低徊。而其山水诗,则虽俊逸清壮,也难藏抑塞愤懑之气,与友朋唱和之作,亦多作不平之鸣。   黄景仁的诗大部分都笼罩着浓重的感伤情绪,这种风格通过他常用的“月”、“酒”、“秋”、“鹤”等意象得到了深化。“月”在黄景仁诗歌中很少成为宁静或闲淡的背景,而是或衬托孤寂、或寄托 激、或渲染郁结。“酒”意象在其诗中则随着生活的日益困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借以浇愁、籍以表狂、凭以忘 嫉俗 。而“秋”意象的大量使用,则形成了他侍中的“秋气”,即使西风送爽,他笔下的“秋”夜难免淡淡的哀愁,而更多的时候,诗人眼中的“秋气”皆是肃杀、萧条、凋败的象征,用来暗语周遭的客观现实。其诗涉及的鹤,多是“独鹤”、“病鹤”、“笼鹤”、“雨鹤”,自寓之意显然。 '''表现手法'''  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有的奔放舒卷,气度开张;有的大开大阖,豪放悲壮;有的苍凉悲凄,也有的恬淡闲适,但“豪旷”是其词作的主要风格。仲则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由于是亲身经历,使得他所作的咏古词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安徽是黄仲则幕府游历生活 篇章 起点,词人有生三十五年 七言 就有八年时光与安徽紧密相连。因此黄景仁 着皖文化 特色 。黄景仁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情绪,绝大多数抒发的都是他人生的缺憾感、失落感、忧患感,以及历史的苍茫感,这种悲剧情感是仲则词的主要基调。总之,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仲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善于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仲则词中之寄托处处可见。仲则词中比兴寄托的表现,主要有二种类型:以景寄情和索物托情。仲则词重比兴寄托主要受南宋诸词家和当时词坛的影响;二是善于运用语典和事典。三是仲则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仲则之词几乎篇篇都学习、借鉴了前人诗词的精华之处,他化用前人诗句,尤其是唐人诗句,既能摄前人诗之意韵,又能臻“若自己出”之境。  == '''轶事典故''' =='''敬重先祖'''  因为黄景仁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所以每次他到翁方纲家中时,都要向他家中的黄庭坚画像敬拜,经常看着画像,沉思很久。 '''放荡不羁'''  黄景仁住在京师的时候,不会交际,和众人合不来,经常觉得自己和三国时期的虞翻有着共同的处境,权贵也不 随意召唤他。黄景仁每天跟着戏子要饭,甚至有时还在红氍毹之上,以身说法,打扮得粉墨淋漓,又歌又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   黄景仁仪态优美,站在常人之中如同鹤立鸡群,人们都争着想和黄景仁交往,但他视而不见,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伟才,或说他是狂生,但都不是。 '''自幼爱诗'''  黄景仁方上私塾学艺之时,年少无知,不知道喜好什么,偶然听闻有几本诗集放在高阁之上,便偷偷取来窥看,虽然黄景仁看得一知半解,但他却自认为看的很透彻,洋洋自得地说:“这个东西是可以喜爱的。”便开始作诗,人们都取笑他,并因为他的诗多是幽苦之语,又对其十分唾弃,但黄景仁对诗的爱好却越来越大。   黄景仁九岁应试时,住在江阴小楼,临考了还躺在床上裹着被子,同考的学生都取笑他,他却说:“方才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一句,想要完成全诗,你们不要打扰我。” '''与洪亮吉'''  黄景仁和洪亮吉相识于县试,两人被店家安排入住同一间房,从此成为一生挚友。洪亮吉诗与经并重,但并不把诗当饭吃,而黄景仁浪漫气息更重,他对考试科目吊儿郎当,对非圣贤书废寝忘食。常常半夜三更躲在被窝里,每作一首诗或得一句诗,都要把洪亮吉吵醒,与其奇文共赏。   黄景仁是感性之人,浪漫而又任性;洪亮吉偏理性,行事相对稳重,讲究变通。他俩后来到安徽学道朱筠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两人白天同桌弄材料,晚上同窝赏诗文,然则有时他们观点并不一致。有天,两人为某事争得厉害,黄景仁一气之下,跑到徽州游山玩水。洪黄交恶,影响很大。当时朱筠送了河豚与蒙古酒到其部下武亿家,武亿抱着朱筠大哭,闹得朱筠摸不着头脑,哭完才知道,这武亿是为洪黄失交而哭:“无他,远念古人,近伤洪亮吉、黄景仁不偶耳    后来黄景仁北上京都,混得略 起色,就意气洋洋,夸大口说:“人谓长安居不易,误矣”,叫呆在老家的洪亮吉把其眷属迁来皇城根下。洪亮吉力劝黄景仁,但劝不住,只好垫资,出雇工费,安排人千里送黄家眷。果然,黄在京城活得艰难。两年后,洪亮吉到京城,看到老友狼狈模样,再劝其将家属送回故乡。后来洪亮吉到陕西巡抚毕沅幕僚,又不遗余力荐举黄景仁,使毕沅赠了五百金给黄诗人。黄景仁收到这笔巨款,把钱全投入买官,他打的主意是,卖了主簿一职,买上地方实职。只是按照[[清]]朝政策,捐官之前,得除现职,他新官没得到,旧职停了薪,连饭都吃不上了。   二十多岁时,黄景仁曾与洪亮吉戏言:“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而洪亮吉确实把黄景仁文集收拢了,一字不删编辑出来,并请毕沅出钱,印行了 《两当轩集》 、《西蠡印稿》 出版。  == '''作品欣赏''' == 【'''别老母'''<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5cc9bc00cc98.aspx 别老母-古诗文网]</ref>】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绮怀'''<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3b1108c2df7b.aspx 绮怀-古诗文网</ref>】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   ==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http://www.shicimingju.com/3684.html 诗人黄景仁简介-诗词名句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8e7470102xv6l.html 新浪博客]
7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