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南省 (中华民国)

增加 3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湖南省 </big> '''
|-
| [[File:29435114.jpg|缩略图|居中|[ http://photos.tuchong.com/403552/f/29435114.jpg 原图链接][ http://tuchong.com/403552/12827612/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中文名 :湖南省
 
|}
''' 湖南省 ''' 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 [[ 贵州 ]] ,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全省总人口6737.2万人(2014年)。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唐朝谭用之有诗“秋风万里芙蓉国”咏之,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赞美湖南。
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近现代以来,先后涌现了启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 [[ 谭嗣同 ]] [[ 唐才常 ]] ,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著名历史事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有九位是湖南人。建国后又涌现出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此外,从“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等著名科学家,到田汉、齐白石、黄永玉等知名艺术家;从沈从文、周立波等著名文学家,熊倪、刘璇等世界体育名将,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湖湘人才联袂而起、灿若星河。<ref>[ http://www.china.com.cn/news/2017-08/07/content_41371059.htm 湖南省新邵县全力推进资江风光带建设(附图)], </ref>
=历史沿革=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 [[ 安乡县 ]] 、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
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设黔中、 [[ 长沙 ]] 两郡;
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
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 [[ 武陵 ]] 、沅陵、澧阳、 [[ 巴陵 ]] 、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 [[ 岳州路 ]] 、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 [[ 靖州路 ]] 、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 [[ 永州路 ]] 、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 [[ 衡州 ]] 、永州、宝庆、辰州、 [[ 常德 ]] 、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下设湘江、 [[ 衡阳 ]] 、辰沅、武陵四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1938年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市(1933年)、衡阳市(1943年)两省辖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政府驻长沙。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 [[ 攸县 ]] 、郴县、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农兵 [[ 苏维埃政府 ]] );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 立以后,初期设置长沙(1949年)、株洲(1956年)两地级市,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2002年末,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和7个自治县。
湖南在近代发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1852年,曾国藩受命在湘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变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阳、长沙先后被开辟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为“寄港地”。1903年,黄兴创立华兴会,成为同盟会和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6-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农会成员发展到600万人。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湖南省境进行过几次极其惨烈的抗击日军的战役,包括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等。
=地理环=
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ref>[http://news.sohu.com/20050722/n226414861.shtml 湖南简介 ], </ref>
===地形===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 [[ 湖南省 ]] 东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从城步苗族自治县至益阳境内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是湖南省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
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
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县的神农峰(酃峰)是省内地势的最高点,峰顶海拔2122.35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湖南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3]
===地貌===
湖南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4]
===水文===
湖南省河网密布,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5000㎞²以上的大河11117条。省内除少数属珠江水系和赣江水系外,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两省。[5]
===气候===
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5-18℃之间。湖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度多在4-7℃之间,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分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6]
=人口=
=参考来源=
[[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
68,2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