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北故宫的秘密

增加 48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台北故宫的秘密.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台北故宫的秘密''' ]]》是TVB2010年一档生活消闲节目,播出时间是星期一的下午7点钟在翡翠台播放。<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8/18/2723691_195424025.shtml 台北故宫的秘密], 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2-03-18</ref>
==基本信息==
==节目简介==
要欣赏中国的国宝文物,大家会想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里的收藏品有超过一百万件,当中好多属于顶级国宝。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无论在历史、规模和收藏数量,虽然远远不及北京故宫,不过可以说是贵精不贵多,很多收藏品都是 [[ 独一无二 ]] 的国宝。
台北故宫大部份珍藏都来自北京故宫,于是坊间出现了不少传闻,而且言之凿凿,令人真假难分。一连六集的《[[台北故宫的秘密]]》,由米雪为大家揭开台北故宫种种神秘的面纱!包括台北故宫收藏的国宝,当年是怎样运抵台湾?当中经验甚凶险?大量运到台湾的国宝会何去何从?为何会在台北兴建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又有什么镇馆之宝?
播出日期: 2010.03.29 (一)
上集带大家了解过一批批珍贵的国宝文物经历万千艰辛由大陆运到台湾的 [[ 情况 ]] ,接着大家会关心大批国宝文物的存放问题,到底文物放在哪里才是最安全?为何最终会选址台北建故宫博物院?今集《[[台北故宫的秘密]]》会和大家解开谜团!初运到台湾的国宝被暂时存放于基隆港,后曾移到台中的糖厂仓库、北沟库房。但简陋的库房,实非最理想的放置国宝之地,在一次的例行检查中,赫然发现「四库全书荟要」竟然被水浸湿,有关官员意识到要为珍贵的国宝兴建一所正式的博物馆。
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安全的选址是建馆的优先考虑,而地震机会较低的台北市士林区的外双溪,就顺利成章的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以古代器物的联想作设计意念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965年建成,适逢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 [[ 纪念 ]] 日开幕,定名为「中山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中华文化宝库之美誉,收藏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雕刻、文具、 [[ 字画 ]] 、善本书籍、清宫档案文献、满蒙藏文文献,以及包括法器、服饰、鼻烟壶等的类别。
当中的珍藏包括相传宋高宗最喜爱的两件汝瓷「青瓷奉华纸槌瓶」和「青瓷奉华碟」及其他绘画和书法佳作;当然少不了大家很熟悉的「翠玉白菜」及取材自苏东坡《[[后赤壁赋]]》的「雕刻榄核小舟」,还有以独特书法风格著称、中国最早的领土议和契约的「散氏盘」及重量级的珍藏,铭文最多的海内三宝之一的「毛公鼎」等。
节目中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965年正式落成,但原来香港亦有一间历史更为悠久的博物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其总监杨春棠先生会为观众介绍博物馆的 [[ 历史 ]] 、特色及其中一件令其他博物馆也为之羡慕的珍品「唐代釉里蓝点三足水注」和其他与马有关的珍贵文物。馆中的文物珍宝还有中国 [[ 书画 ]] 、绘画、陶瓷、青铜器、木刻及其他收藏品等,有兴趣的朋友可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参观。
==第3集==
播出日期: 2010.04.05 (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各种林林总总的珍宝,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今集《[[台北故宫的秘密]]》会带大家欣赏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及清宫帝王玩意,揭开当中的秘密。全世界只剩下六十多件的汝瓷,可谓是现今的稀世珍宝,其中的二十一件收藏在台北故宫,相传宋高宗最喜爱的两件汝瓷「青瓷奉华纸槌瓶」和「青瓷奉华碟」的底部均有「奉华」二字,「奉华」乃是刘贵妃起居的宫殿名称,见证着宋高宗和其爱妃的一段美丽回忆。而「椭圆无纹水仙盆」,被选为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瓷器釉面上的裂纹,学术上称为开片,展现出一种有如青玉般的质感。而全世界只得一件用作暖酒的器具,估计宋徽宗都曾经用过的「莲花式温碗」,更称得上是 [[ 陶瓷 ]] 工艺尽善尽美的代表作。
钧窑的出现,改变了 [[ 瓷器 ]] 的色调,由青幻化成各种釉色,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当中的代表作「丁香紫尊」青中泛紫,紫中带红,更引申出河南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而哥窑能够列入五大名窑之一,全靠窑火的变化控制胎釉的收缩,不规则的开片呈现出有如金丝铁线一样的网纹。蓄意追求这种天人合一的美感,令哥窑成为读书人沉思时最喜欢把玩的陈设。
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是唯一一种烧白瓷的窑,充分燃烧的 [[ 火焰 ]] ,幻化出牙白釉色;而釉汁流动而形成的「泪痕」,在宋代人眼中,是浑然天成的杰作;而人工雕琢的印花、刻花、划花等纹样装饰,就显示出工匠对大自然动植物的深入观察及别具心思的剪裁。
除了瓷器外,皇宫里面还有很多巧夺天工,令皇帝爱不释手的 [[ 工艺品 ]] 。例如雕功令人叹为观止,取材自被贬官湖北黄州的苏东坡《[[后赤壁赋]]》的橄榄核雕、被视作平安吉祥、赏赐朝臣及外国使节的「如意」、珍藏皇帝各项玩意的「多宝格」及由传教士敬献给 [[ 皇帝 ]] 的「鼻烟壶」,也是不可错过观赏的珍宝。
==第4集==
上一集介绍了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清宫帝王玩意,今集《[[台北故宫的秘密]]》会带大家解开驰名中外的明代青花瓷器及清代珐琅彩瓷的「魅力之谜」。
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大量生产,特别于明清时期,一直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产品和 [[ 象征 ]] 。在台北故宫的宣德官窑展览中,青花瓷器乃是最庞大的家族,精美的外形和釉色显示出青花瓷器在当时的非凡地位。而青花瓷器能够风靡全世界,原来郑和亦有不少功劳。相传是当时阿拉伯地区常用的医疗用具,中间有六个过滤小孔的「青花莲瓣平纹漏斗」,用了一种由郑和下西洋时由伊斯兰地区带返中国,叫「苏麻离青」的染料制作,营造出青中带紫的 [[ 渲染 ]] 效果。
另外,明代自前期永乐年间至明末,官窑瓷器上都经常见到以梵文作装饰的珍品,如「青花高足杯」、「青花朵莲梵文勺」,认为可以得到佛祖庇护及有吉祥的意思。
本集节目更邀请到「 [[ 香港大学 ]] 美术博物馆」助理馆长何懿行小姐,为观众介绍明代青花瓷器及其背后的有趣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而谈到稀世珍宝,不得不提清代珐琅彩瓷。台北故宫的珐琅彩瓷曾经连同其他国宝在 [[ 法国 ]] 巴黎大皇宫作公开展览,单是展品的保险金额就高达六亿美元,可见其身价之矜贵!珐琅彩瓷的出现,源于康熙皇帝欲将西方珐琅彩技术融入中国瓷器上,于是请来一位法国利摩日的传教士,将制造珐琅彩瓷的心得倾囊相授予中国工匠,令到源于西方的珐琅彩 [[ 技术 ]] ,终于可以与东方的传统瓷艺有完美无瑕的结合。
在雍正年间,珐琅彩瓷的制作更趋精湛,改变了最初只绘画花卉的单调格局,开始在瓷胎上彩绘花鸟、竹石、山水,并配以诗词,当中「珐琅彩龙舟胆瓶」、「乾隆珐琅彩山水楼阁碗」等的精品,更令中国珐琅彩瓷集诗、书、画三绝的美誉。
中国人对玉器有一份情意结,认为玉石有辟邪、改运、小孩定惊之效,到底中国人何时开始钟爱玉器,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故事,今集《[[台北故宫的秘密]]》为大家揭秘!
在一九九九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为迎接千禧年的到临,特别联同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汉代文物跨世纪大展」,展出汉朝的玉器、铜器、手工艺、 [[ 美术 ]] 、科技等,其中汉玉的展出,最引人注目。汉朝是中国第一个文治武功的盛世期,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令进口的玉石原料,不论在种类、质素、数量都大大提升,加上玉石工匠不断创新及累积经验,成就出汉代独步天下的绝世美玉,但可怕的一幕就在「汉代文物跨世纪大展」开幕的第二日上演,规模7.3级的921大地震发生,令两馆的 [[ 工作 ]] 人员大为紧张,到底国宝会否因此而有所损毁呢?
除了汉朝,清朝有一位皇帝对玉器的疯狂程度被后世人称为「玉痴」,他就是 [[ 乾隆 ]] ,从他为玉器写了八百多首的诗,就能明白到他对玉器是多么的?迷;而其中的一个别具异域风情的玉碗,更关系到乾隆皇与香妃的一段情。玉碗纪念?公元1755年乾隆 [[ 皇帝 ]] 平定大小和卓木及迎娶香妃,双喜临门的乾隆皇帝更特意写了一首诗刻于玉碗上。乾隆对玉器的追求很高,当中的制造技术更是清宫独门秘方,而这种独门技术更应用在北京奥运会奖牌上,大家对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的「金镶玉」记忆犹新,以珍贵玉石配制奥运奖牌更开创了 [[ 历史 ]] 先河。
而提到台北故宫中最受欢迎的玉器,当然是几可乱真、令人看得如痴如醉的「 [[ 翠玉白菜 ]] 」,但「翠玉白菜」背后的故事为何?相信未必人人知晓。原来「翠玉白菜」本是一块一半翠绿一半灰白的玉石,经工匠的巧手,化腐朽为神奇,才创造出这件人见人爱的国宝,可惜唯一一个美中不足的 [[ 瑕疵 ]] ,是白菜上的虫,其触须竟然折断了,更惹来各方争议,究竟当中的内情是什么?节目中会为大家解开「翠玉白菜」的瑕疵之谜!
从古至今,中国人钟爱佩戴玉器首饰的习惯一直从无变更,证明玉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多受重视,节目中邀请到「香港艺术馆」的李颖庄馆长,介绍中国人喜爱 [[ 玉器 ]] 的原因,又会介绍馆中的「玉扳子」及多款玉器佩饰,对玉石有研究的 [[ 朋友 ]] 就万勿错过!
==第6集==
临摹被视为复制品,原来《[[四库全书]]》也照原版多抄了六部,分别藏于七个藏书阁中。 《[[四库全书]]》于公元1773年,由乾隆皇下旨编纂,全书三万多册,超过二百三十万页,中国的一流学者纪晓岚、刘墉、戴震、周永年等均有份参与编修,其册数比大英百科全书多出二十多倍,曾经有人计算过,若一个人由出生开始阅读《[[四库全书]]》,每天花十小时,每小时阅读速度达三千字的文言文,加上最少有八九十岁的寿命,那么阅读者则有机会可以把《[[四库全书]]》阅读完毕,可见《[[四库全书]]》之厉害!
其实欣赏国宝 [[ 文物 ]] 并不是那么困难沉闷,节目中会访问香港艺术馆(虚白斋中国书画)的司徒元杰馆长,了解展馆如何吸引及培养市民欣赏艺术的兴趣,又会介绍馆中的名家真迹、国画背后的有趣故事等;而主持人米雪亦会访问康文署文物修服组的陈承纬总馆长有关文物修复的工作 [[ 概况 ]] 及其意义。
压轴一集,节目份外精彩,各位观众可要细心欣赏当中的每一件国宝文物,领会当中的精粹,将中国传统艺术 [[ 文化 ]] [[ 发扬光大 ]] ,代代相传。
== 参考来源 ==
<center>{{reflist#iDisplay:b0638uphzul|480|270|qq}}<center>台北故宫——诗意的窑变</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