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彬龢

增加 3,59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陈彬龢</big> '''
|-
|
[[File:123223陈彬龢.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p5.sogouitc.comcn/q_70/images03/20200625/PicBooklet64479a8c01a14ebfaedefd98e1f8ce9b.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9%99%88%E5%BD%AC%E9%BE%A2&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陈彬龢'''(1897—1945),江苏吴县人,二十年代赴北方担任中俄大学总务长、[[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等职;1926年3月因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段祺瑞政府通缉。1928年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岩井英一拉上关系,成为日本的职业特务。1929年在日本特务支持下编辑出版《日本研究》。1931年在申报馆工作,任社评主撰,以左派“爱国志士”的面目出现。1936年赴香港。1942年由日本海军部支持出任《申报》社长,沦为汉奸。1943年1月发起组织上海市新闻联合会,自任理事长,专门替日军宣传,吹嘘日军武力。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彬龢逃亡日本,在东京郊区的一家精神病院中以狂疾毙命。
=='''基本内容'''==
 
中文名:陈彬龢
 
民族:汉族
 
逝世日期:1945年8月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7年
 
出生地:[[江苏吴县]]
 
=='''人物身世'''==
 
陈彬龢(1897—1945),江苏吴县人。陈彬龢的身世是个谜。仅知他的母亲曾在犹太裔富商哈同的夫人罗迦陵身边做过侍女。
 
=='''生平经历'''==
 
陈彬龢因为这一层关系,[[民国]]6年(1917年)到上海,在哈同创办的哈同女校当上了一名教师。可是不到一年,他因过失被辞退。后经黄炎培推荐,他获得天津南开中学聘任,一个学期后又被辞退。二十年代去北方担任中俄大学总务长、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等职;因参加民国15年(1926年)3月18日的反帝爱国运动,陈彬龢的名字与徐谦、李大钊、吴稚晖等48名文化和教育界精英一起,出现在段祺瑞政府的通缉令中,逃到上海后,陈彬龢受到商务印书馆老板王云五赏识,开始为其提供书稿。1926年,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发现唐天宝年间的塑壁和佛像。为抢救古刹唐塑,北大学者顾颉刚已奔走呼吁了几年,毫无进展。
 
陈彬龢想起日本名教授大村西崖,对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情有独钟,于是写信邀请他来华考察。大村氏考察回国后出版《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对促成保圣寺古物馆的兴建起了不小的作用。主持这项工作的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因此视陈彬龢为研究[[中国美术]]的专家,陈彬龢的名字由此水涨船高。在这期间,陈彬龢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调查班谍报人员岩井英一拉上了关系,由此成了驻沪总领事馆的重要培养对象。民国18年(1929年)起在日本特务支持下编辑出版《日本研究》。民国20年(1931年)春进申报馆工作,任社评主撰,以左派“爱国志士”的面目出现,曾撰文谴责日军暴行。民国21年(1932年)底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戈公振、邹韬奋等一起发起筹备出版《生活日报》。民国25年(1936年)夏去香港。民国31年(1942年)由日本海军部支持出任《申报》社长,沦为汉奸。民国32年(1943年)1月发起组织“上海市新闻联合会”,自任理事长,专门替日伪宣传,吹嘘日军武力。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陈彬龢潜逃日本。后转往香港。1949年后始公开露面。<ref>[https://new.qq.com/rain/a/20200629A0FOQ900   胡小石的为友之道:跋胡小石为陈彬龢的“留题”],腾讯网, 2020-06-29</ref>其子陆朝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生平著有《申报评论选》、《孔子》、《中国书史》、《日本历史大纲》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14,0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