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2
次編輯
變更
襖裙
,'''裙'''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這種穿法在[[春秋戰國]]早已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更為常見,傳播至[[日本]][[飛鳥時代]]。在中國[[隋代]]较少出现,至[[宋朝]]時,不少女性以短褙子直接穿於[[抹胸]]外,南方天氣較濕熱,衣服下襬並沒有束進裙內,這種穿法實際上是衣掩裙。[[北方]]天氣較冷,漢人女性就把交領襦下襬放於裙外,這樣穿法一直經過元代,並影響[[高麗]]女性服飾。至[[明朝]]時成為女子着装的基本款式,藩属国[[朝鮮王朝|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lang|ko|치마 저고리}})樣式。襖裙也傳播至另一藩屬國[[琉球國]],是當地女性的一種服裝。<ref>[https://ppfocus.com/0/fa81189f8.html 襖裙],人人焦點,2020-09-07</ref>
==歷史沿革==
早期的襖裙上襖是用腰帶固定,至宋元時在腋下繫[[带]],下摆在下裳外。明制和朝鮮王朝制的交領袄裙通常有白色或素色的[[护领]],可以拆下清洗,又分短襖和[[長襖]],長襖又稱大襖,長至小腿。除了交領外,漢服和琉裝也有立領式的上襖,其中立領對襟的上襖的襖裙又稱[[褂裙]]。明朝和當代漢服襖裙的下裙常用[[马面裙]],韓服的則多用一片式軟褶裙,琉裝的多用百褶裙。明制和朝鮮制襖裙有些上有精美的[[刺绣]]、[[織金]]或[[描金]],特别是[[裙襴]],稱為{{link-ko|襴裙|스란치마}}。琉裝則多用白裙。
==名稱來源==
有人 對於襖裙定義爲上衣穿裙子外爲[[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爲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代有里子的雙層的上襦和下裙(裙子一般爲單層)的服裝。
== 參考文獻 ==
{{reflist}}
==歷史沿革==
早期的襖裙上襖是用腰帶固定,至宋元時在腋下繫[[带]],下摆在下裳外。明制和朝鮮王朝制的交領袄裙通常有白色或素色的[[护领]],可以拆下清洗,又分短襖和[[長襖]],長襖又稱大襖,長至小腿。除了交領外,漢服和琉裝也有立領式的上襖,其中立領對襟的上襖的襖裙又稱[[褂裙]]。明朝和當代漢服襖裙的下裙常用[[马面裙]],韓服的則多用一片式軟褶裙,琉裝的多用百褶裙。明制和朝鮮制襖裙有些上有精美的[[刺绣]]、[[織金]]或[[描金]],特别是[[裙襴]],稱為{{link-ko|襴裙|스란치마}}。琉裝則多用白裙。
==名稱來源==
有人 對於襖裙定義爲上衣穿裙子外爲[[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爲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代有里子的雙層的上襦和下裙(裙子一般爲單層)的服裝。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