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道昆

增加 1,86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著作 =
}}
 
[[File:汪道昆.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10.huaien.com/12/File/Users/1020/Photos/M/9462/8.jpg 原圖鏈接] [http://jn.huaien.com/g1007720/p_9462.htm 來自汪道昆 纪念馆]]]
'''汪道昆'''({{bd|1525年||1593年|catIdx=W汪}}),[[表字|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南直隸|直隸]][[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
== 人物 生平== 
汪道昆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與[[張居正]]、[[王世贞]]等同榜。初授[[浙江]][[義烏縣]][[知縣]],後升任[[福建]]兵备道,[[戚繼光]]清剿[[倭寇]]時,汪為之募款,以功擢[[按察使]],曾任[[福建巡撫]]<ref>《福建省志》</ref>。王世贞所作《艺苑卮》贊其“文繁而有法者于鳞,简而有法者伯玉。”道昆于是聲名大起。晚年[[张居正]]任[[首輔]]時,汪道昆官至[[兵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巡视[[西北]],卻日日召集文人吟詩作賦、[[清談|清言]][[圍棋|手談]],不用心於軍餉帳冊,张居正對汪的作風不滿,說是:“芝蘭當路,不得不鋤。”將汪免職。
因王世贞也曾在[[兵部]]任職,天下將汪道昆與王世贞并稱“两司马”。世贞對此颇不滿意,曾懊悔稱贊道昆的违心之论。<ref>《[[明史]]·[[s:明史/卷287|卷287·文苑三]]》:汪道昆,字伯玉,世貞同年進士。大學士張居正亦其同年生也,父七十壽,道昆文當其意,居正亟稱之。世貞筆之《藝苑卮》曰:「文繁而有法者於鱗,簡而有法者伯玉。」道昆由是名大起。晚年官兵部左侍郎,世貞亦嘗貳兵部,天下稱「兩司馬」。世貞頗不樂,嘗自悔獎道昆為違心之論-{云}-。</ref>
 
汪道昆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负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范蠡见机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
 
汪道昆在艺术方面,虽文词清丽委婉,但戏剧性不强。所以,沈德符批评它“都非当行”(《顾曲杂言》)。《大雅堂乐府》有万历间原刊本,卷首载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1560)序,可知4剧都是汪氏35岁以前作。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他还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一剧,但没有其他可资佐证的记载。(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言:《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当是沈氏误记,不足为凭。)汪道昆著作还有《太函集》120卷,存明刻本。据沈德符《野获编》,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撰《水浒传序》。序中称赞梁山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还称赞它的描写艺术“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
 
汪道昆不幸卒于1593年。
==文學成就==
4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