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子融闻琴

增加 3,57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陈文蔚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陈文蔚(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402495b6753ac1fedfcb88e48cad8d3b.jpg 原图链接]…”
[[File:陈文蔚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陈文蔚(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402495b6753ac1fedfcb88e48cad8d3b.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list/0-61047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和子融闻琴'''》是[[南宋]]诗人、[[教育家]]陈文蔚的作品之一。

陈文蔚,宋信州[[上饶]]人,字才卿,号克斋。[[朱熹]]门人<ref>[http://www.doc88.com/p-0018455255906.html “俱得朱子旨趣”的朱熹门生陈文蔚],道客巴巴,2019-02-23</ref>。尝举进士。讲读铅山,其学以求诚为本,以躬行实践为事。理宗端平初,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有《克斋集》。

<center>和子融闻琴</center>
{{Cquote|
古曲谁弹起,千年无此音。

尚怜惟韵在,端欲后人寻。

指上虽传操,声中要识心。

半生孤此志,弦续自而今。
|[南宋]陈文蔚}}

==作者生平==

陈文蔚(一一五四年~一二四七年)(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馀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曾举[[进士]]不第。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ref>[https://www.docin.com/p-2589941261.html 师训拾遗-宋-陈文蔚 ],豆丁网,2021-01-29</ref>。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年),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理学思想==

陈文蔚是朱子的亲传弟子,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之一,其思想来源于二程与朱子。在理气论方面,陈文蔚认为[[太极]]为理,是形而上者;阴阳为气,是形而下者,并强调理与气不离不杂。在心性论方面,他主张心统性情、人心道心为一心;天命之性纯粹至善,气质之性则有偏全。在境界论方面,他重视中庸之道与曾点气象并强调在人伦日用中的[[道德]]践履。在工夫论方面,他以主敬涵养为核心,并继承了程朱辟异端弘圣道的传统。陈文蔚终生以传道授业为业,对[[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内容==

陈文蔚是我国南宋时期[[江西]]上饶地区的诗人、教育家,在他在宋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了不少后人。由于诗人大部分时间隐居山林,仕途无功,诗人以自己的文学成就,赢得众多唱和诗友,拓宽了文学视野。其诗歌分为酬赠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三大类。这三类在陈文蔚诗歌内容中占了主要的部分,陈文蔚诗歌语言平淡自然,风格呈现清新明丽之风。

==视频==
===<center> 和子融闻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百年夙愿终达成!《四库全书》影印本的面世,历经多少坎坷?</center>
<center>{{#iDisplay:q3121ny7cmt|560|390|qq}}</center>

<center>《国宝档案》 ——读不完的《四库全书》</center>
<center>{{#iDisplay:c0189cpp10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36,819
次編輯